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壯闊畫卷中,新能源車市場的崛起如同一股清新的綠色風暴,引領著行業變革的潮流。這一變革的背后,政策扶持的力量不容小覷。近年來,新能源車在政策紅利的驅動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以購車成本為例,消費者在購買10萬元的燃油車時,需額外承擔近9000元的購置稅,且在一些城市還面臨限行、停車無優惠等多重限制。加之高昂的油價和頻繁的保養需求,燃油車的總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相比之下,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車,不僅免除了購置稅,還享有不受限行限制的特權,行駛成本更是低至每公里幾分錢,且無需定期更換機油機濾,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隨著公共充電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也在顯著提升。街頭巷尾的充電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新能源車銷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去年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突破50%,成為車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了35.35%,而燃油車銷量卻同比下降了18.8%。這一鮮明對比,無疑反映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強勁勢頭和燃油車市場的嚴峻挑戰。如今,新能源車已從昔日的“小眾”角色轉變為“主流”力量,而傳統燃油車市場則逐漸邊緣化。
在此背景下,“油電同權”的呼聲日益高漲。多位業內人士紛紛發聲,呼吁取消新能源車的特權,讓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展開競爭。他們認為,燃油車背負著巨額的稅收負擔,卻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這既不公平也不合理。
其中,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燃油車背負了整個車市的社會責任,卻常常背負罵名。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熱議,也進一步凸顯了燃油車在市場競爭中的困境。與此同時,一汽奧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李鳳剛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呼吁盡早實現“油電同權”,讓車企在公平的起跑線上競爭。
面對新能源車的迅猛發展,傳統車企也在積極尋求轉型之路。無論是國產車企還是合資車企,都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車市場。近年來,北上廣車展上的新車發布幾乎已經看不到純燃油車的身影,這足以說明新能源車市場的巨大吸引力和廣闊前景。
然而,盡管新能源車市場蓬勃發展,但燃油車市場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基礎和消費需求。因此,“油電同權”的呼聲雖然高漲,但具體實施起來仍需考慮諸多因素。目前,新能源車購置稅減免政策的截止日期是2027年12月31日,距離這一時間節點還有數年時間。在這期間,新能源車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強勁勢頭?燃油車市場又能否在“油電同權”的推動下煥發新生?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
對于“油電同權”以及取消新能源車“特權”的看法,社會各界存在不同觀點。有人認為,取消特權有助于促進市場競爭,推動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也有人認為,新能源車作為新興產業,仍需政策扶持以鞏固市場地位。無論如何,這一話題已成為當前汽車行業熱議的焦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