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座被譽為“創新之城”的都市,近期再次以其在機器人領域的卓越成就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提到深圳的特產,人們往往會想到企業家精神、華強北的手機、大芬村的油畫以及水貝的黃金。然而,如今“機器人”已成為深圳的一張新名片。
近期,作為行業觀察者,我走訪了深圳多個區域,并參觀了四場重量級展會:第二十一屆文博會、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2025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以及第二十九屆粵港澳大灣區車展。這些展會不僅亮點紛呈,更讓我深刻感受到深圳在機器人產業上的蓬勃生機。從高鐵站的巡邏機器人到地鐵里的安檢機器人,從馬路上的環衛機器人到酒店內的送餐機器人,深圳的每一個角落似乎都有機器人的身影。
這些創新且實用的機器人大多由深圳本土企業自主研發和生產。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深圳擁有近6萬家與“機器人”相關的企業,數量居全國之首。這些企業在2024年為深圳創造了超過2000億元的產值,其中七家領軍企業更是躋身全球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百強名單。
深圳在機器人產業的領先地位不僅體現在產值上,更在于其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完善的產業鏈。從工廠生產線上的自動化機器人到日常生活中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各種服務機器人,深圳的機器人產業已經滲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這不僅為深圳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更為其開展“百千萬工程”、推動廣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深圳機器人產業的崛起并非偶然。除了堅實的科研實力和制造業基礎外,深圳還注重以“場景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深圳是全國通信產業的佼佼者,早在多年前就普及了先進的通訊技術,并孕育了華為、榮耀等知名品牌。同時,深圳也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先驅,早在2009年就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并率先實現了公交和出租車的全面電動化。這些經驗讓深圳深刻認識到,要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必須先創造出適宜機器人應用的場景。
因此,深圳社會各界積極行動,黨政機關、交通站點、服務場所、企事業單位等紛紛采購本地企業的機器人產品,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如今,在深圳,機器人已經成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無論是高鐵站巡邏、地鐵站導航,還是酒店送餐、醫院康復訓練,都能看到機器人的身影。
深圳的機器人產業不僅在城市內部蓬勃發展,還形成了多個產業集聚區。其中,南山區的“機器人谷”尤為引人注目。這里匯聚了眾多科研機構、知名高校和機器人公司,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的產業集聚特色。寶安區、光明區等新城區也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形成了多點開花、競相發展的格局。
然而,城市產業競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深圳雖然暫時領先,但也面臨著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激烈競爭。這些城市都在全力以赴地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試圖在未來的產業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面對挑戰,深圳需要繼續發揮其創新優勢,加強基礎研究,拓展產業空間,以保持其在機器人產業的領先地位。
盡管如此,深圳在機器人產業的成就依然令人矚目。這座城市以其獨特的創新精神和強大的產業基礎,正朝著“世界機器人之都”的目標穩步邁進。無論未來競爭如何激烈,深圳都將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