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2025智能經濟論壇上,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掌舵人沈抖披露了一項重要數據:目前已有65%的中央企業選擇與百度智能云攜手,展開深度合作。這一數字不僅彰顯了百度在智能云領域的領先地位,也預示著智能經濟正加速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主動脈。
沈抖在會上還帶來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百度智能云正式推出了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并宣布了一系列針對能源、交通、汽車、醫療、環境等領域的行業場景智能體家族。這些創新成果,標志著百度在智能云領域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在探索行業大模型的道路上,百度選擇了自己積累深厚的金融領域作為試驗田。沈抖指出,盡管基礎模型能力強大,但直接應用于具體行業場景中,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金融行業對大模型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要求極高,通用模型由于缺乏針對性的金融語料訓練,難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百度決定基于金融專業語料,打造“懂業務、夠專業”的行業大模型。
百度智能云推出的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該模型在通用模型的基礎上,對海量金融數據進行了深度清洗和挖掘,整理出數百億tokens的高質量金融領域語料,并通過一系列優化措施,實現了在同等參數規模下,效果遠超通用模型。企業還可以基于該行業模型,進一步定制專有模型和企業應用,從而提高效果、降低成本。
沈抖強調,隨著AI產品體驗的不斷優化,AI正在從“能用”向“好用”轉變。越來越多的領先企業開始攻關大模型,并將重點從提示詞優化轉向了更系統化的智能體應用構建。2025年被視為Agent元年,雖然可能不是智能體大爆發的元年,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投入重心轉向智能體領域。
百度智能體家族正是基于這一趨勢而推出的。這些智能體已經針對行業場景做了深度優化,內置了特定的大、小模型、行業知識、行業標準流程和常用工具,對于同行業的客戶具備一定的通用性。客戶只需對它們進行輕量定制,就可以將這些能力快速嵌入到自己的業務系統中。沈抖表示,“輕量定制行業智能體”正在成為大模型產業落地的最快路徑。
除了金融行業外,百度智能體還在能源電力、交通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百度智能云聯合國家電網打造的“營銷供電方案智能體”,能夠自動識別用戶意圖、拆解任務,并生成多套供電方案,支持動態優化與智能推薦。在交通領域,百度發布的“公路應急指揮智能體”已在河北京雄高速落地使用,能夠高效識別突發事件并快速生成處置預案,顯著縮短了應急響應時間。
在算力層面,沈抖著重介紹了昆侖芯P800。這款采用了完全自研XPU-P架構的芯片,顯存遠超同類芯片,能夠支持CUDA上能跑的大模型,且遷移成本非常低。百度已經點亮了3萬卡昆侖芯P800集群,這是國內首個在如此大規模上采用昆侖芯P800和海光CPU的全國產方案。目前,國家電網、中國鋼研、招商銀行以及多所高校和互聯網企業已經開始規模部署P800。
使用百舸+昆侖芯的方案,企業可以獲得更高的單卡吞吐性能和更快的大規模高并發模型推理速度。以百度和長安汽車共建的長安汽車智算中心為例,依托百舸平臺和客戶自研的“星環平臺”,集群平均算力使用率可以達到90%以上,綜合資源利用率提升50%。這一成果不僅為長安汽車帶來了顯著的效益提升,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智能云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