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眾多汽車愛好者與消費者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場盛大的汽車行業盛會。車展自5月31日拉開帷幕,一直持續到6月8日,期間不僅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參觀,更是在端午假期期間迎來了超過45萬的人流量,現場成交預定金額更是突破了40億元大關。
車展現場,各大汽車品牌紛紛亮出了自家的最新車型和技術成果,為消費者帶來了一場視覺與科技的雙重盛宴。而在車展之外,關于汽車銷售中的批發與零售區分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對此,我們可以通過統計局的工作人員阿珍與4S店統計員阿強之間的對話,來進一步了解這一話題。阿珍表示,她在車展上購買了一款汽車,并詢問這筆消費在貿易統計報表上應該如何體現。阿強則解釋道,購買汽車的金額應計入車企的商品銷售額,并同時計入零售額。這一解釋讓人們對于汽車銷售中的零售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在對話中,阿強還分享了一個關于批發與零售區分的實例。他表示,如果一個人購買汽車是為了用于經營,比如跑滴滴賺外快,那么這筆消費就屬于批發;而如果購買汽車是為了個人生活消費,那么這筆消費就屬于零售。這一解釋讓人們對于批發與零售的區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除了汽車銷售之外,車展現場的保養服務也備受關注。阿珍提到,她的車在近期需要進行保養,包括機油等材料費、工時費以及在4S店精品銷售區購買的汽車模型等費用。她詢問這些費用在貿易統計報表上應該如何體現。阿強表示,機油等材料和汽車模型屬于銷售行為,應計入商品銷售額和零售額;而工時費則屬于服務類消費,可以計入企業營收,但不應計入商品銷售額。
阿強還提到了二手車銷售的問題。他表示,銷售二手汽車也屬于商品銷售行為,但具體屬于批發還是零售要看客戶買車后的用途。而如果4S店向二手車商銷售試駕車,則不屬于商品銷售活動,因此實現的收入不應計入商品銷售額。
通過這場對話,人們對于汽車銷售中的批發與零售區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車展的舉辦也為汽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推動了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