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電動車市場蓬勃興起,而中國作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其兩輪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然而,在2024年,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卻迎來了轉折點,總銷量約為5000萬臺,同比下降約9%,結束了多年的連續增長。
在這場行業調整中,頭部品牌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小牛電動也不例外。盡管其2024年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4%,達到32.88億元,虧損也收窄了28.93%,但小牛電動自2022年起便陷入虧損,至今未能走出困境。更糟糕的是,近期小牛電動因2G網絡中控系統更換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集中投訴。
小牛電動一直以智能化作為其核心競爭力,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便捷環保的智能城市出行工具。然而,近期的投訴卻暴露出小牛電動在智能化道路上遇到的困境。消費者反映,由于運營商2G基站撤銷,車輛搭載的2G網絡模塊無法連接信號,導致定位、遠程控制等功能失效。而小牛電動方面則要求消費者自費進行中控系統的升級迭代才能重新使用。
潘先生是其中一位受害者。他于2021年花費6000多元購買了一輛小牛電動車MQi2,并因被其宣傳的智能服務所吸引,每年續費59元卡通“銳智 VP”服務功能。然而,兩個月前,車輛中控系統無法聯網,導致功能失效。潘先生對此表示不滿,認為小牛電動在銷售時未充分告知消費者2G網絡中控可能面臨的問題,如今卻讓消費者承擔更換中控的費用。
事實上,早在2018年前后,各大運營商就已發布將陸續退出2G網的通告。小牛電動在2020年就已經接到了2G退網的通知,但由于規劃和生產的滯后,直到2022年6月才完全將出廠車輛的中控系統切換為4G。這一滯后不僅導致了消費者的不便,也損害了小牛電動的品牌形象。
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小牛電動最初以不可抗力因素為由進行辯解。然而,這一辯解并未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隨后,小牛電動推出了相應2G網絡電動車車機升級4G網絡的計劃,但消費者對其價格的不定性表示質疑,認為小牛最新優惠方案依然是在“割用戶韭菜”。
除了車輛“癱瘓”的投訴外,小牛電動在消費保等投訴平臺的投訴量也超過了500件,主要涉及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及時、服務態度差等方面。其中,虛假宣傳占比高達16.71%,而小牛電動的投訴解決率僅為9.49%,遠低于九號電動車的57.91%。
在資本與銷售層面,小牛電動也呈現出了“冷熱交替”的局面。盡管小牛電動作為第一個高端智能的兩輪電動車品牌,曾以科技、潮流、自由的品牌理念樹立了獨特的市場形象,但如今卻面臨著九號公司等后來者的激烈競爭。九號智能兩輪車連續2年線上銷量第一,智能化排行榜也連續3年線上行業第一。
小牛電動的財報顯示,盡管整車銷量在不斷走高,但平均每輛車的收入卻同比下降了14.2%,這暴露出了小牛電動可能面臨的“以價換量”的新難題。同時,小牛電動的成本控制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一季度的毛利潤仍較上年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為17.3%,“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依然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