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國汽車制造業的三大巨頭——大眾汽車、寶馬與奔馳,正緊急與美國商務部協商新的關稅協議,力圖緩解由美方關稅政策帶來的沉重壓力。這三家公司不僅代表了德國經濟的支柱,更因高度依賴美國市場而深受關稅變動影響。
據數據分析,大眾、寶馬、奔馳占據了歐盟對美汽車出口的絕大部分份額,約73%。然而,這些公司的生產線主要集中在歐洲,新關稅政策無疑將大幅增加其運營成本。例如,每輛寶馬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需額外繳納4.5萬美元的關稅。據估算,此舉可能導致三家公司日均損失高達1100萬美元。5月23日,美方宣布新關稅政策后,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即刻劇烈震蕩,三家車企的股價跌幅均超過3%。
德國三大汽車制造商的業績也在2025年第一季度遭遇了顯著下滑。盡管大眾汽車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了1.4%,銷售收入也增長了2.8%,但其營業利潤卻大幅下滑了36.9%。寶馬集團和奔馳同樣面臨營收和凈利潤的雙重下滑,寶馬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了26.4%,奔馳更是下滑了42.8%。
中國市場的不振是德國車企業績下滑的關鍵因素之一。數據顯示,大眾、奔馳和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與中國自主品牌強勁的增長勢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在美國市場,歐洲車企憑借優化供應鏈和生產流程形成的價格優勢,吸引了大量美國消費者,進一步加劇了美歐在汽車產業上的競爭。
為了應對關稅壓力,德國車企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據報道,它們正與美國商務部協商以“投資換市場”的方案,希望通過增加在美國的投資來換取關稅豁免。這一策略在歷史上已有先例,2018年寶馬就曾通過承諾增加在美國工廠的投資,獲得了部分關稅豁免。
然而,這一策略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美國制造業的人力成本高昂,是德國車企難以承受之重。其次,將生產線遷往美國也可能導致德國本土面臨大規模失業的風險。美國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也讓車企在制定長期投資計劃時感到為難。德國汽車業專家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警告說,車企赴美建廠周期漫長,將使車企陷入財務困境。
盡管如此,德國車企仍不得不考慮這一策略。在全球汽車產業深度變革的背景下,傳統汽車巨頭正處在轉型的十字路口。美國的關稅政策無疑加劇了德國汽車業的困境,使其在短時間內穩市場、保利潤的任務更加艱巨。然而,面對美國市場的巨大誘惑和本土產業的嚴峻挑戰,德國車企必須在兩難之間做出艱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