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年度開發者大會前夕,內部消息揭示了這家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復雜局面。據知名爆料人馬克·古爾曼透露,即將于6月9日舉行的WWDC,本應是蘋果展示AI實力的重要舞臺,卻意外暴露了其在該領域的戰略困境。
在WWDC上,蘋果計劃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其自研的基礎AI模型,但這些模型規模相對較小,參數僅約30億,性能表現有限,主要支持文本摘要等基礎功能。這一決策引發了外界的質疑,畢竟在當前行業標準下,更大規模的模型往往意味著更強的性能。
然而,更令人驚訝的是,蘋果內部其實擁有更為強大的AI模型。古爾曼的報告指出,蘋果內部正在運行多款參數規模不同的模型,包括30億、70億、330億和1500億參數的模型。其中,1500億參數的云端模型在內部測試中表現尤為出色,性能已接近ChatGPT的當前版本,能夠處理復雜任務。但遺憾的是,這款模型目前仍處于內部測試階段,尚未有公開發布的計劃。
蘋果領導層在AI戰略上的分歧,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對AI幻覺問題的擔憂,蘋果在推出自主聊天機器人方面顯得尤為謹慎,這也導致了Apple Intelligence在選擇內置AI時,選擇了與ChatGPT合作。多個重大AI項目的進展也嚴重滯后,包括新一代對話式Siri和AI健康服務項目“Mulberry”等,都遭遇了技術障礙,發布時間被推遲。
在即將到來的WWDC上,蘋果預計發布的AI功能大多只是小幅更新,如AI省電模式、支持Siri和AirPods的翻譯應用等。這些功能更多被看作是營銷手段,而非真正的技術創新。古爾曼直言,蘋果在AI領域的保守策略和內部分歧,正在成為其技術發展的絆腳石。
回顧蘋果于2024年6月首次推出的Apple Intelligence,雖然被定位為“人人可用的人工智能”,但首批功能如Genmoji、自動文本輸入和上下文通知等,并未在開發者和用戶中引起強烈反響。這凸顯了蘋果在生成式AI領域的后發劣勢,也讓人對其未來的AI發展產生了更多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