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上流傳了一則消息,稱商務部已針對“零公里二手車”市場亂象展開調查,并召集了部分車企、行業協會及二手車平臺進行了閉門會議。據稱,此次會議的核心議題是打擊虛假銷售、套取補貼等行為,旨在進一步規范二手車市場秩序。
針對這一消息,南都·灣財社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記者聯系到多位業內人士,證實了此次閉門會議的真實性。然而,會議的主要內容并非直接打擊亂象,而是傾聽各企業匯報自身情況。參會車企均為主動報名參與。
商務部此次座談會聚焦于“零公里二手車”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所謂“零公里二手車”,指的是那些剛剛上牌卻未實際使用的新車,這些車輛在二手車市場上以二手車的名義進行銷售。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公開批評這一現象,指出其破壞了市場規則。
據與會內部人士透露,此次閉門會議主要是聽取各企業的情況匯報,并未直接制定打擊措施。然而,對于“零公里二手車”現象的限制確實面臨一定難度,因為其中部分操作屬于正常業務范圍。
“零公里二手車”現象背后的原因復雜多樣。一方面,車企與經銷商為了營造熱銷假象,通過“自注冊”方式虛增銷量數據,以迎合資本市場。另一方面,部分車企和經銷商利用政策漏洞套取置換補貼,將新車低價賣給二手車商,再由二手車商通過報廢舊車置換獲取國家補貼,從中牟利。部分出口車輛因海外市場飽和而低價回流國內,也加劇了這一現象。
業內人士指出,“零公里二手車”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對傳統二手車商造成了沖擊。價格體系的混亂導致二手車商利潤下滑,行業內部形成了過度內卷和畸形競爭。同時,這種做法也讓補貼政策存在被變相套用的風險,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出現漏洞。
二手車行業資深從業者王萌表示,“零公里二手車”并非近期出現的偶然現象,而是持續了很長時間。在當前汽車市場價格戰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零公里二手車”的價格優勢更加明顯,成為市場上增多的根源。他認為,國外成熟市場也有類似行為,但屬于“變相降價”,而中國市場的這一現象則更為復雜。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部分二手車商已經開始涉足全新車業務。對于這些車行來說,“零公里二手車”的規范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二手車商聯誼會主席何啟明表示,目前已經有部分二手車行開展全新車業務,但這些新車多數尚未上牌,不屬于“零公里二手車”范疇。此次國家對“零公里二手車”的具體定義和規范細節尚未公布,因此對市場上那些包牌新車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在廣州市廣州大道南的幾家大型二手車交易市場中,偶爾可以看到幾臺零公里二手車。據市場管理人員介紹,這些車輛主要從相關品牌的經銷商渠道進貨。隨著國家監管的強化和市場規范的逐步建立,“零公里二手車”現象有望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