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哪吒汽車在公眾視野中再次引發關注,但這次并非因其即將迎來重生,而是似乎正一步步滑向深淵。據《財經雜志》報道,哪吒汽車的國資股東已啟動罷免程序,目標直指現任CEO方運舟。更令人震驚的是,國資股東還在同步推進哪吒汽車進入破產清算的程序。
若此消息屬實,方運舟將成為哪吒汽車短暫歷史中第二位未能善終的CEO。此前,自詡花費5億設計品牌LOGO的張勇也曾黯然離場。這一系列變故不禁讓人對哪吒汽車的未來打上大大的問號。
與此同時,有傳言稱哪吒汽車上海總部的哪吒標志牌正在被緊急摘除,引發了外界對品牌終結的猜測。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據了解,哪吒上海總部之所以“摘牌”,僅是因為租期到期,新的辦公場地已確定。物業方為迎接新租客,自然要迅速清除前租客的印記。
然而,哪吒汽車的困境卻是不爭的事實。資金短缺是其面臨的最大問題。早在4月,哪吒汽車就遭遇了國內眾多經銷商的集體維權,要求返還相關款項及訂車費用。面對經銷商的訴求,哪吒汽車高層并未給出有效解決方案,實則已無力回天。
與此同時,一家廣告公司也因哪吒汽車欠款問題向法院提出了破產申請,意圖通過財產保全來減少損失。哪吒汽車的供應商們同樣飽受欠款之苦,部分供應商甚至被迫將部分欠款轉化為哪吒汽車的股份。然而,現在看來,這些被迫成為股東的供應商們,其債權轉股權的部分也將化為烏有。
哪吒汽車之所以陷入如此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其缺乏市場競爭力。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哪吒汽車作為一個新勢力品牌,既無突出的智能駕駛技術,也無獨特的設計,完全缺乏亮點。因此,當哪吒汽車陷入危機時,除了車主、供應商和經銷商外,整個行業幾乎未受任何影響。這也說明了哪吒汽車缺乏翻身的必要性。
對于哪吒汽車的老車主們而言,現在或許應該考慮盡快出手手中的車輛。由于哪吒汽車已失去售后維保渠道,一旦車輛出現故障,連零部件都難以找到。與其讓手中的車輛變成一堆“廢鐵”,不如趁早出手,以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