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之際,伴隨著“神舟二十號”的順利升空,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迎來了其發射成功的55周年紀念日。這兩個重要的時刻,如同歷史長河中的璀璨明珠,照亮了中國人探索宇宙、邁向星辰大海的征途。近日,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理事長、嫦娥一號與三號有效載荷總指揮吳季,攜其領銜翻譯的著作《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與讀者見面,這本書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吳季,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同時也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長期致力于天線與電波傳播、微波遙感和空間科學探測等領域的研究。作為空間科學探測領域的專家,吳季經常思考“地出”這張照片給人類帶來的深遠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如何重塑人類與地球的關系。
在4月末的一次新書分享會上,吳季分享了他的見解。他提到,當人類離開地球,回望家園時,會產生不同的思考。這些思考不僅關乎科技層面,更涉及社會層面和哲學層面。例如,如何與地球共存,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這些都是基于哲學層面的深刻頓悟。
《地出:人類初次看見完整地球》一書的封面正是阿波羅8號宇航員拍攝的“地出”照片。吳季表示,這張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在黑暗無邊的宇宙中,藍色的地球是那樣的生機勃勃。人類作為太陽系中唯一的智慧物種,命運緊密相連,保護好地球生物圈就是保護了全人類。
吳季與《地出》的相遇可以追溯到2019年,那一年是阿波羅登月50周年。當時他正在寫一本科幻小說,一直在思考為什么50年過去了,人類沒有再登上月球。在查閱大量英文資料時,他不斷看到“Earthrise”(地出)這個詞,于是,他注意到了由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教授羅伯特·普爾撰寫的《Earthrise》。吳季認為這本書很棒,一直想找時間翻譯出來。后來,在許永建的幫助下,他們成功與作者羅伯特·普爾溝通,并促成了這本書的中文出版。
吳季表示,通過閱讀這本書,可以回顧50多年前阿波羅8號宇航員拍攝“地出”照片前后的歷史,這有助于我們為中國航天員的登月做好充分的準備。在翻譯這本書之前,吳季曾與多位阿波羅宇航員交流,他認為這些宇航員對“地球家園”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
除了科研工作,吳季還熱愛科幻創作。他的科幻作品《月球旅店》、《月球峰會》和《太空探針》都是以太空給人類帶來的三次重要啟示為背景。他認為,太空探索不是為了離開地球,而是將新知識和頓悟思考反射到地球上,探究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和實現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在談及未來時,吳季對“新航天”領域充滿信心。他認為,“新航天”不僅僅是商業航天,更是為了開辟新的市場,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機會進行太空旅行。他相信,當越來越多的人從太空回望地球時,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