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風起云涌之際,一汽奔騰于5月26日正式推出了其逐日動力BMP超級電混系列的首款車型——奔騰悅意07。這款定價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雖非品牌旗艦,卻承載著改變奔騰現狀、提升一汽品牌形象的重任。面對比亞迪等競爭對手大幅降價的市場策略,人們不禁要問,10萬元級別的新車是否還有足夠的生存空間。
當前,中國新能源市場呈現出明顯的頭部集中趨勢,比亞迪、吉利(包括極氪、銀河等品牌)、長安(涵蓋深藍、阿維塔等)、廣汽埃安以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等品牌占據了市場的輿論主導和消費者心智。一汽奔騰,作為中國一汽旗下的“新造車勢力”,正加速品牌重塑、技術創新與產品線的擴展,力圖開啟全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奔騰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起步相對較晚,且前期缺乏具有市場轟動效應的產品或顛覆性技術,導致其新能源轉型的成果和品牌形象尚未得到廣泛認可。盡管發布會場面宏大,但要打破現有市場格局的“壁壘”,仍需持續的努力。
插混市場雖然增長迅速,但純電市場同樣重要。在純電領域,奔騰的技術積累、平臺先進性(例如800V高壓平臺、超快充技術)以及智能化水平(智能座艙、高階輔助駕駛)等方面的聲音相對較弱。消費者對奔騰的純電技術路線和未來規劃缺乏清晰的認識,品牌缺乏具有標桿意義的產品。
今年1至4月,一汽奔騰銷量同比增長38.5%,新能源銷量更是激增近4倍,滲透率超過75%。然而,在燃油車時代,奔騰打造的“經濟實用但相對中庸”的品牌形象與新能源時代消費者追求的“科技感、智能化、新體驗”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僅憑一款主力車型(悅意07)難以支撐品牌的新能源轉型,缺乏完整的產品線矩陣,難以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用戶的需求,限制了市場份額的快速擴大。
奔騰悅意07是繼7萬元級別的悅意03后,一汽奔騰悅意序列推出的又一力作,也是悅意P系列首款超級電混車型。雖然“超大續航、超大性能、超大可靠”是其基礎且重要的賣點,但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缺乏鮮明的智能化標簽(如領先的智能座艙體驗、城市NOA自動駕駛能力)會削弱對年輕消費者和科技愛好者的吸引力。
作為傳統車企,一汽奔騰擁有廣泛的經銷商網絡。如何將傳統的4S店模式轉型為適應新能源銷售(直營/代理、用戶中心)、服務(OTA升級支持、專屬服務)和用戶社區運營的模式,是奔騰面臨的一大挑戰。能否提供與造車新勢力相媲美的用戶體驗,將決定其市場競爭力的強弱。
對于純電車型,建立或深度合作的專屬快充網絡是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忠誠度的關鍵。同時,奔騰需要加大智能化投入,在智能座艙(大屏幕、流暢交互、生態融合)、智能駕駛輔助(高速NOA普及、城市NOA布局)方面投入巨資,或與領先的科技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在未來的產品發布和營銷中,奔騰應將智能化體驗作為核心賣點進行重點宣傳,以改變消費者對傳統品牌的固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