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奇瑞汽車在內部會議上做出了重要決定,計劃于5月30日解散其智能化領域的重點項目——大卓智能科技。據悉,該決定在5月7日的會議上已被確定,而大卓智能的首席執行官谷俊麗在5月28日已被撤職。
這一消息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特別是關于大卓智能解散或并入奇瑞研究總院的背后原因。作為奇瑞在智能化領域的重點布局,大卓智能自成立之初便備受矚目,不僅獲得了項目訂單的支持,還承載著奇瑞在智能化轉型上的厚望。
據了解,大卓智能的股權結構中,奇瑞占股80%,谷俊麗占股20%。谷俊麗博士曾通過品牌發布,提出了“三個一”技術優勢,包括端到端大模型、極致智價比的全球化平臺以及全球通用的大數據閉環體系。她曾豪言壯語,要用五年時間走完十年智駕路,并計劃在2025年實現奇瑞智駕“雙百萬”目標。
然而,盡管大卓智能有著雄心壯志,但其實際表現卻并未完全滿足外界的期待。在過去兩年中,大卓智能在智能駕駛的核心算法研發上表現中規中矩,大部分算法都是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而非自主研發。例如,大卓智能的生態伙伴包括博世、地平線、鑒智機器人、四維圖新等廠商,而奇瑞智駕的Tier1供應商則是博世。
奇瑞在執行“全棧可控”而非“全棧自研”的戰略下,通過建立生態創新聯盟,聯合供應商一同服務奇瑞,將智駕方案裝載到更多車型。然而,隨著價格戰和“智駕平權”的升級,特別是今年“全民智駕”的趨勢,奇瑞開始意識到大卓智能存在的問題。據稱,奇瑞在2月底已經對大卓智能進行了一次整合,部分業務和研發被收歸到奇瑞研究總院。
今年3月18日,奇瑞發布了“油電同智 全球同行”的智能化戰略,并推出了高中低三套“獵鷹智駕”系統方案,而在此過程中,大卓智能的提及逐漸減少,似乎從公司化主體轉變為研發中臺的角色。這一變化在外界看來,似乎預示著大卓智能在奇瑞內部地位的變化。
奇瑞內部自動駕駛技術中心負責人張曉洪被派到大卓智能擔任COO,負責智駕產品技術和項目開發工作。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奇瑞開始認識到智駕供應商過多的問題,并開始進行整合。智駕和智艙的研發都將歸屬到研究總院,這一決策使得大卓智能的作用進一步受到質疑。
據悉,奇瑞的高端和中端智駕都是基于與Tier1供應商博世的合作,而低端的智駕解決方案則包括大疆車載的7V純視覺方案和德賽西威提供的5R3V解決方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做好智駕成為考驗掌舵人水平的關鍵。從結果來看,谷俊麗博士未能達到奇瑞的期望,其特斯拉和小鵬的經歷并未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為奇瑞帶來顯著優勢。
奇瑞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決心和動作不容任何閃失,智駕也要講“投入產出比”。據悉,奇瑞2024年的供應商大會采購部門提出了“穿透式合作”,大卓智能年投入超2億元的研發體系面臨成本和效率的拷問。不僅是奇瑞,包括很多車企今年都開始進行各種整合,這一波浪潮遠未結束。對于奇瑞而言,如何走好“智能化也要不客氣了”這步棋,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