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歐洲廉價航空公司計劃推出飛機“站票”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相關報道,這些航空公司正考慮在2026年或更早時間引入一種名為Skyrider 2.0的馬鞍式站立式座椅,以替換部分經濟艙座位,并承諾提供前所未有的低價機票。
Skyrider 2.0座椅由意大利航空座椅制造商Aviointeriors設計,以其創新性和輕量化著稱。這種座椅設計旨在通過減少座椅間距和不必要的物品,使飛機在兩小時或更短的航線上能夠多容納20%的乘客。據稱,該座椅的重量僅為普通座椅的一半,有助于降低燃料消耗。
網絡上流傳的Skyrider 2.0座椅圖片顯示,這種座椅采用類似騎馬姿勢的設計,靠背極短,乘客將以半站立的姿態乘坐。雖然航空公司期望以此降低運營成本并提供更便宜的機票,但這一設計的安全性卻成為了公眾關注的焦點。
Aviointeriors公司對此表示,Skyrider座椅是其于2012年設計的飛機座椅概念原型,旨在挑戰航空旅行的極限,但目前并未定型,也未列入公司的官方產品系列中。然而,這一澄清并未平息網絡上的熱議。
實際上,飛機“站票”或“站立式座椅”的概念并非首次出現。早在2009年,中國的春秋航空就曾設想嘗試引入飛機站票。而在2012年,歐洲的瑞安航空也曾考慮在航程不超過一小時的飛機上引入站票。然而,這些計劃最終都因安全、舒適性和法規等因素而未能實現。
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對站立式座椅表示擔憂,認為這種座椅需要對現有規制進行大量修改,并可能面臨包括座椅適墜性、阻燃性和應急撤離在內的安全隱患。業內分析也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航空監管機構認證過直立或半直立式座椅用于客運服務。
在中國,民航局對客艙座位設計也有嚴格的規定,包括座椅間距、寬度、結構和承受沖擊的強度等。其中,座椅密度和過道寬度必須確保乘客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撤離。因此,安全性被視為限制“站立式座椅”或超密集布局的關鍵因素。
民航業內人士指出,民航業對安全性高度敏感,任何對飛機內外部位的調整都可能對安全系數造成影響。因此,在座位、機艙逃生門等設置上做相關改變和調整時,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審定認證等額外工作。不能僅僅基于乘客體感好壞或運營成本來考量。
盡管站立式座椅的引入可能為航空公司帶來更低的運營成本和更高的利潤空間,但公眾對其安全性的擔憂卻不容忽視。在保障乘客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平衡運營成本與乘客舒適度,將是航空公司面臨的一大挑戰。
也有網友對站立式座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如果航班時間較短且價格足夠便宜,站著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也有人擔憂,長時間站立可能會對膝蓋關節造成傷害,且站票的推出可能會沖擊現有的票價結構。
雖然站立式座椅為航空公司提供了一種降低成本的潛在途徑,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克服諸多技術和法規障礙。在確保乘客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將是未來航空業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