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份名為《2025豐田、日產的新能源中國化布局研究報告-EV Trend》的深度研究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報告詳細剖析了兩大日系汽車品牌——豐田與日產,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戰略部署及面臨的挑戰。
報告指出,中國合資汽車市場經歷了從起步、快速增長到轉折點,現已進入整合階段。2022年以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顯著提升至65%以上,而合資品牌的銷量、排名及市場占比則逐年下滑,價格下探且品牌影響力減弱。在此背景下,豐田與日產不僅面臨燃油車銷量的大幅下滑(四年內銷量減半),還在新能源轉型上滯后,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低于中國品牌。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豐田與日產仍展現出一定的市場活力。豐田推出的廣豐鉑智3X和日產N7新車型,市場表現亮眼。其中,鉑智3X累計交付量已超萬臺,而N7上市僅18天便獲得了破萬的大定訂單。
為應對市場變化,日產采取了積極的本土化策略。一方面,加強與東風汽車的合作,擴建研發中心并成立上海技術公司,計劃三年內追加100億投資用于新能源開發。另一方面,采用中國供應鏈,基于中方架構在24個月內開發10款新車(包括BEV和PHEV)。在智能駕駛方面,日產與Momenta、文遠知行等中國企業展開合作,并導入東風量子架構,共享三電技術。在營銷策略上,日產也嘗試商超店模式,探索新的銷售渠道。
豐田則通過整合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的研發團隊,升級常熟研發中心,基于廣汽和比亞迪的技術開發新車。同時,豐田在氫能、電池回收產業鏈方面也有所布局,并與小馬智行在智能駕駛領域展開合作。廣豐鉑智7更是搭載了鴻蒙座艙,展現了豐田在智能化方面的努力。豐田也在嘗試新的營銷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展望未來,合資品牌或將轉變為“在中國為全球”的戰略定位。日產計劃于2025年開啟整車出口業務,初期目標為10萬輛,旨在借助中國供應鏈降低成本并輸出電動化技術。豐田則以上海雷克薩斯工廠為潛在出口基地,探索全球化合作的新路徑。兩家企業均需要通過本土化研發、供應鏈整合、產品智能化及模式創新,在鞏固中國市場的同時,探索技術反哺與全球合作的新模式。
總體而言,豐田與日產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略調整,不僅是對市場變化的積極應對,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通過本土化策略與全球化視野的結合,兩家企業有望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實現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