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全球經濟版圖中,盡管復蘇之路依舊崎嶇,但行業領軍者們卻以多元化的戰略視角和技術革新為矛,成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引領著各自的行業穩步前行。
小米集團于5月27日揭曉了其一季度成績單,這份報告無疑是給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該季度,小米的總營收攀升至1113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7.4%,刷新了歷史記錄。手機與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板塊貢獻了927億元的收入,增幅達到22.8%。凈利潤方面,經過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07億元,同比增長了64.5%,同樣創下了新高。這一系列的亮眼表現,得益于小米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深耕細作以及海外市場的穩健推進。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小米在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新興業務領域的探索已初見成效,這些業務帶來了186億元的收入,彰顯了其在新興領域的強大潛力。小米SU7的上市,更是為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贏得了寶貴的份額,僅4月份,該車型的零售銷量就近乎2.9萬輛,穩居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前列。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600萬輛,同比增幅接近25%。在這一片藍海中,小米SU7的崛起并非孤例,比亞迪、吉利、特斯拉等新老車企同樣在加大投入,競相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與此同時,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更是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了勃勃生機。
智能手機市場方面,中國同樣展現出了強勁的復蘇態勢。一季度,小米憑借1330萬臺的出貨量,在中國市場獨占鰲頭,同比增長率高達39.9%。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國產手機廠商對AI大模型技術的積極擁抱。華為小藝、小米超級小愛、vivo藍心小V、OPPO小布、榮耀YOYO等AI助手紛紛亮相,它們通過集成在各自產品中的端側AI功能,不僅提升了用戶體驗,還提高了使用效率,成為了推動手機市場回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