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車行業內的惡性競爭話題再度升溫,引發了業內外廣泛關注。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直言不諱地指出,車企應避免陷入“降價即虧損”的惡性循環。他強調,電動車行業的健康發展不應被資本過度操控,唯有秉持求實態度,方能確保行業的長遠發展。
隨后,在長安汽車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對行業競爭態勢及公司發展發表了見解,聲援魏建軍的觀點。朱華榮認為,當前資本市場和社會投資正趨于理性,車企發展亦趨于穩健。他預測,汽車行業有望在兩年內回歸良性競爭環境。
事實上,多位行業大佬及相關部門已多次就行業競爭問題發聲。魏建軍自去年起便多次表達對行業內卷的擔憂。去年7月的高層會議也首次提及防范內卷式競爭,而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并將其寫入工作報告。今年各方再度集體發聲,凸顯出該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內卷式競爭的惡果已逐漸顯現。據乘聯會數據,2024年全年汽車市場降價規模大幅擴大,涉及車型多達227款,遠超前兩年。價格戰導致全國乘用車庫存量在2025年4月再創新高,達到350萬輛,同比增加12萬輛。汽車行業利潤率也持續下滑,從2017年的7.8%跌至2024年的4.3%,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平。2025年一季度更是跌至3.9%,營收超過2萬億的情況下,利潤僅為947億元。
汽車4S店網絡規模也在縮減。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汽車4S店數量同比減少約2.7%,退網數量達4419家。威馬、高合、哪吒、愛馳等車企也相繼破產倒閉,這些車企在市場上曾擁有一定銷量基礎,其用戶的售后權益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面對這一局勢,朱華榮認為,產業發展到激烈競爭階段往往是即將進入健康階段的開始。他預計,隨著資本市場愈發理性、企業經營愈發穩健,汽車行業有望在未來兩年內重回良性競爭軌道。這一觀點與三年前他提出的“關停并轉”論斷相呼應,目前行業趨勢正朝著這一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