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齊聚一堂,參與了“2025相約絲博會 全國主流媒體看陜西”活動,深入探訪了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汽)的重卡擴能基地。在這里,他們親眼見證了陜汽重卡如何從生產線“飛奔而出”,進而“駛向全球”。
踏入陜汽重卡擴能基地的總裝車間,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生產畫卷展現在眼前。機器人成為了這里的絕對“明星”,它們精準高效地執行著各項任務。特別是在輪胎裝配區,8臺機器人協同作業,輕松地將重卡輪胎安裝到位,整個過程流暢而迅速。
據陜汽汽車總裝配廠生產辦高級業務副經理季翔介紹,以往輪胎安裝工序需要6名工人同時操作,不僅耗時費力,效率也相對較低。而現在,隨著機器人的引入,輪胎吊裝、螺絲擰緊等工序均實現了全自動化,僅需少量工人監控系統運行即可。
在總裝生產線上,類似的自動化場景隨處可見。每個工位上,一兩人或三五人緊密配合,每6分鐘就有一輛新能源重卡順利下線。這種高效、智能的生產模式,不僅提升了產品質量,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陜汽重卡的出色表現,不僅得益于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品質,更離不開優質的服務。目前,陜汽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140多個國家的銷售和服務網絡,設有40個海外辦事機構,實現了銷售、服務和配件網點的全面覆蓋。這使得陜汽重卡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認可。
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重卡企業之一,陜汽的出口業績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2024年底,陜汽已累計出口汽車超過36萬輛,而在2025年一季度,仍然保持了1.4萬多輛的出口規模。這一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陜汽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采訪過程中,媒體記者們紛紛表示對陜汽的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成果印象深刻。云南網記者楊苑表示,她在絲博會展會和陜汽工廠里都看到了許多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實例,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黑科技”走進千家萬戶。而山東濟南新黃河客戶端記者張博則認為,陜西和山東在資源和特色產業上各具優勢,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和區域協作,共同推動國內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