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金山舉辦的紅杉資本AI峰會上,一個劃時代的共識逐漸浮出水面:未來的AI競爭,不再是單純銷售工具,而是轉向銷售協作與成果。這一觀點由紅杉資本提出,并得到了包括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和谷歌首席科學家Jeff Dean在內的150位全球頂尖AI公司創始人、科學家及投資人的認同。他們普遍認為,AI的發展將從工具階段進化到協作階段,并最終邁向“軟件即成果”(Software as an Outcome)的新紀元。
為了具體落實這一理念,峰會強調了Agent(智能體)的關鍵價值。緊接著,硅谷的科技巨頭們迅速行動,微軟CEO納德拉在主題演講中宣布,人類已邁入AI Agent時代,見證了AI系統以全新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也推出了面向開發者的新Codex智能體,稱這將是編程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與此同時,國內大廠同樣不甘落后,紛紛加速布局Agent應用。據知情人士透露,字節跳動內部已有多個團隊在競相開發Agent產品,百度在最近的Create大會上推出了可直接使用的Agent“心響”,而阿里旗下的夸克則自我定位為“超級Agent”。阿里飛豬的“問一問”和百度的“法行寶”等垂直領域Agent也在不斷擴展其應用場景。
Manus,這家由真格基金投資的國產Agent團隊,在2025年3月初突然上線并引發全球關注。其內測碼一度被炒至高價,展現了主流大模型Agent在實際應用中的強大功能和用戶體驗。這一事件無疑為大廠們加速布局Agent市場注入了催化劑。
字節跳動的動作尤為迅速,據晚點報道,早在Manus出圈前后,字節內部已有至少5個團隊在開發不同智能體產品。到4月底,這一數字已增至7個團隊,并推出了基于自研豆包大模型的“扣子空間”,定位為“用戶與AI Agent協同辦公的最佳場所”。而百度在Create大會上不僅推出了通用智能體心響,還宣布全面兼容MCP協議。
在這場由大模型競爭轉向Agent競爭的浪潮中,大廠們究竟在角逐什么?簡而言之,是技術加速后交互方式的變化,以及對生態級別入口的爭奪。正如在大模型時代,DeepSeek憑借其技術領先性輕松獲取龐大用戶量一樣,今天的Agent市場也遵循著類似的邏輯。誰能快速推出成熟的產品,就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占據碾壓性的優勢。
紅杉分享會還提到,在企業級市場中,真正先跑出來的入口未必是通用大模型,而是垂直領域智能體OS,如法律領域的Harvey和醫療領域的Open Evidence。這些智能體能夠理解行業語言,滿足真實需求,因此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然而,勝負的關鍵并不僅在于此。秘塔創始人曾在一檔播客欄目中評價Manus的成功在于其使用的cloude3.5模型,這反映了行業內對大模型能力的共識。字節的扣子團隊也曾考慮使用DeepSeek-R1,但因其調用工具能力不足而放棄,最終選擇了豆包1.5 Pro等多款模型。這一觀點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認同。
生態的厚度、成本以及用戶心智的占領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百度開放了大模型和千帆開發平臺兼容,而字節則更傾向于自身成為全新的Agent工廠。阿里的夸克則集合了所有能力,提出了“超級框”的概念。盡管各家的選擇有所不同,但都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生態體系。
騰訊憑借其獨一無二的社交生態,在微信內創造了一個獨特的Agent機會??偛脛肫奖硎?,微信生態系統內的內容、社交、通信和社區能力以及小程序等,為創造獨特的Agent提供了可能。
盡管大廠們競速布局,爆款產品頻出,但Agent賽道仍未達到類似GPT的顛覆性臨界點。從技術成熟度、商業模式落地到用戶心智占領,Agent仍需跨越多重挑戰。當前,Agent的核心能力仍高度依賴大模型,且生態整合仍處于碎片化狀態。同時,用戶對Agent的期待與實際能力之間存在落差,仍需時間和努力來縮小這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