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的一場激烈較量后,ST凱利的內部紛爭似乎暫時落下了帷幕。這場紛爭的核心,是“涌金系”代表人物王沖成功出任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標志著自年初以來股東間的尖銳對立有所緩和。
長期以來,凱利泰一直處于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盡管“涌金系”作為第一大股東,但公司的日常運營實際上由袁征主導。然而,今年3月的一場董事會會議,卻將雙方的對立推向高潮。袁征在任期間,對關聯公司的投資及關聯交易存在的問題,成為了雙方矛盾的導火索。隨著這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審計機構對凱利泰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也因此被戴上了“ST”的帽子。隨后,欣誠意迅速失去了對董事會的主導權,其提名的董事長和獨立董事也相繼辭職。
5月20日,ST凱利正式公告,“涌金系”已提名新任董事候選人,這一提案將在6月6日召開的2024年度股東大會上進行表決。若王沖等人能夠成功當選,這將是“涌金系”在投資凱利泰13年后,首次獲得公司的主導權。
回顧這場紛爭,袁征和“涌金系”的對立早在今年2月28日的董事會上就已初露端倪。當時,欣誠意和“涌金系”在董事候選人提名上就產生了分歧。袁征執掌的欣誠意提名了包括袁征本人在內的三位候選人,而“涌金系”則提名了王沖。盡管所有候選人均在表決中獲得通過,但欣誠意提名的候選人卻遭到了王沖等人的反對。
關于凱利泰對袁征關聯公司的投資也引發了爭議。凱利泰曾向袁征持股并擔任董事長的上海利格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數千萬元,并約定若后者未能如期上市,凱利泰有權要求回購股份。這一安排使得袁征既是投資方,又是被投資方,甚至可能成為回購方。當這些投資觸發回購條件時,董事會上出現了嚴重分歧,最終這一議案在表決中雖然獲得通過,但反對和回避的聲音也不容忽視。
凱利泰自成立以來,經歷了從快速增長到業績波動的歷程。作為骨科、心血管微創等領域的醫療科技公司,凱利泰在2012年登陸創業板后,業績一度顯著增長。然而,自2020年以來,公司業績開始大幅波動,凈利潤陷入了一年盈利、一年虧損的困境。與此同時,公司投資的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卻不斷增加,為這場紛爭埋下了伏筆。
“涌金系”對凱利泰的投資可以追溯到2009年,當時涌金投資通過持股30%的上海祥禾股權投資合伙企業進入公司。盡管“涌金系”一度成為多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在凱利泰,他們并未能改變公司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直到2018年,涌金投資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公司的運營仍然由袁征主導。
然而,隨著袁征和“涌金系”之間的矛盾升級,公司的內部問題也逐漸暴露。審計機構對凱利泰2024年年報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并指出公司在關聯交易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部分項目的評估方法及參數選取不恰當,以及關聯方清單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無法確保等。公司還被發現向關聯方銷售金額異常,且毛利率遠高于正常水平。
在這些問題被揭露后,欣誠意很快失去了對董事會的主導權。4月28日,新任董事長蔡仲曦因個人原因辭職,同日欣誠意提名的獨立董事也申請辭職。隨后,“涌金系”開始試圖掌控ST凱利。在5月7日和5月11日召開的董事會上,王沖先后當選董事長和總經理,隨蔡仲曦上任的董事會秘書也被解聘。
隨著“涌金系”逐漸掌握主導權,ST凱利的股價也出現了明顯上漲。截至5月21日收盤,ST凱利股價較5月6日低點漲幅超過30%,市值達到32.48億元。這場內部紛爭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未來ST凱利能否走出業績波動的困境,仍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