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因SU7 Ultra車型宣傳中的“碳纖維挖孔機蓋”功能與實際不符,陷入了輿論風波。更令人矚目的是,該公司對準車主提出的退訂要求實施了“60天冷靜期”政策,此舉引發了廣泛爭議。
自5月12日起,部分申請退訂的準車主收到了小米汽車的通知。通知表明,基于當前情況,相關訂單將暫停生產,預計交付周期作廢。若車主希望在60天內繼續提車,需與小米汽車聯系溝通繼續生產事宜;若超過60天未提出申請,則視為放棄提車意愿,雙方將協商取消訂單。
這一政策在消費者中激起了強烈反響。準車主賈先生透露,這一“60天冷靜期”并非普遍適用,而是針對向客服提出退車訴求的車主。在此期間,若車主決定繼續購車,則需重新安排生產;若放棄,2萬元定金將不予退還。消費者普遍認為,這是小米在拖延時間,通過暫停生產施加壓力,迫使消費者要么繼續等待,要么放棄定金。
從法律角度來看,小米汽車的“60天冷靜期”政策同樣備受質疑。有律師指出,消費者支付定金后,合同即告成立。小米單方面提出暫停生產并設定“60天冷靜期”,屬于單方面變更合同履行約定,若未經消費者同意即停產,可能構成合同違約。該律師進一步分析,若小米確實單方面遲延履行主要債務,達到法定合同解除條件,消費者有權主張解除合同,并要求雙倍返還定金。
小米在宣傳中使用的“賽道級設計”等表述也引發了爭議。有律師認為,這通常應理解為專門為賽道比賽所設計,即前艙蓋設計達到專業賽車標準,涉嫌構成虛假廣告。若消費者主要因宣傳內容而選擇購買,但實際情況與宣傳不符,則屬于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構成根本違約。在此情況下,消費者有權要求解除合同、退款并賠償損失。
面對消費者的強烈反應,小米汽車并未給出滿意的答復。據媒體報道,多個維權群已成立,成員從數十人到數百人不等。群內不少準車主已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但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此次事件不僅考驗著小米汽車的危機應對能力,也暴露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在快速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