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在2025年4月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點,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一舉突破了50%大關,這一變化對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奔馳A級、奧迪Q4 e-tron和寶馬iX1這三款BBA旗下的代表車型,如今正深陷銷量低谷,即便是大幅降價也未能挽回頹勢。
以奔馳A級為例,其裸車起售價已降至12萬多元,與降價后的大眾速騰、豐田凱美瑞等合資B級車價格區間重疊,其“豪華車”的光環已黯淡無光。更為嚴峻的是,在這個價位段,消費者還可以選擇眾多新能源車型,如比亞迪秦L、海豹06 DM-i和長安啟源A07等,這些車型在空間、配置和性能上都遠超奔馳A級。特別是動力方面,奔馳A級搭載的1.3T發動機不僅動力孱弱,還頻繁出現漏油、故障燈異常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用戶的駕駛體驗。再加上其采用的扭力梁非獨立懸架,進一步降低了駕駛品質。
在空間方面,作為緊湊型轎車的奔馳A級,軸距和空間表現明顯不足,無法與B級燃油車或中型新能源車相抗衡。在新能源時代,年輕消費者更加看重自動駕駛和智能生態功能,如車載KTV、AR導航等,而非傳統豪華品牌的光環。奔馳A級依然沿用燃油車架構,缺乏電動化技術儲備,其車機系統被用戶吐槽為“卡頓如十年前手機”。相比之下,國產競品已標配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語音交互等高感知配置。
奧迪Q4 e-tron作為奧迪電動化轉型的“試水之作”,也未能逃脫銷量低迷的命運。盡管其基于大眾MEB純電平臺打造,在空間、配置和動力上都有一定的競爭力,但在內卷嚴重的豪華新能源市場中,其競爭力依然顯得不足。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奧迪Q4 e-tron的智能座艙交互邏輯與燃油車趨同,輔助駕駛功能還需額外選裝,與華為ADS 3.0、小鵬XNGP等形成了明顯的代差。在續航方面,國產品牌已全面采用800伏高壓電氣化架構,續航里程普遍推高至800公里左右,而奧迪Q4 e-tron的最高續航里程僅為605公里,且在極寒環境下的續航達成率僅為40%,實際續航僅235公里,暴露了電池低溫性能的缺陷。
寶馬iX1作為寶馬旗下的緊湊型純電動SUV,自上市以來銷量一直未能突破1900輛。盡管其外觀和內飾設計有所突破,且車內空間得到了很好的保證,但在配置方面卻顯得頗為吝嗇,許多實用配置都需要額外選裝。動力方面,寶馬iX1配備了前后雙電機的動力總成,性能表現尚可,但售價33.99萬元的車型,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僅有450公里,與同價位段的特斯拉Model Y相比,無論是續航里程還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都相去甚遠。寶馬iX1還需面對來自比亞迪、吉利、長城汽車等自主品牌以及大眾、豐田、本田、別克等合資品牌的競爭壓力。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擴大和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傳統豪華汽車品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奔馳A級、奧迪Q4 e-tron和寶馬iX1的銷量滑坡,不僅是單一車型的失敗,更是傳統豪華品牌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的階段性困境。若無法在技術自研、本土化創新與品牌重塑上實現突破,昔日的“德系三強”或將在新能源時代中逐漸失去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