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戶外運動資源豐富,參與群體規模龐大,已超過4億人,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各地積極打造集全天候、全地形于一體的戶外運動勝地,不僅涵蓋了滑翔傘、溜索等傳統熱門項目,還不斷推進新興體驗項目的建設,為戶外運動愛好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在生態保護理念的指導下,通過“賽事經濟”等模式,戶外運動與自然景觀實現了深度融合,既激活了生態資源的價值,也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繁榮。
為了推動戶外運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部分地區整合步道資源,構建了廣泛覆蓋、便捷聯通的步道網絡。這些步道不僅為徒步、越野等戶外運動提供了新場景,還讓原本閑置的鄉村道路煥發了新生機,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共富道”。步道賽事的舉辦,不僅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還有效帶動了周邊文旅消費,為農產品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
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積極推動下,我國戶外運動目的地正迎來轉型升級的新周期。數據顯示,戶外運動消費規模大幅增長,增幅接近40%,年輕群體已成為消費的主力軍。多業態融合、規模化發展、高質量配套成為戶外運動行業的新特點,進一步豐富了產品供給,培育了新的消費場景,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的戶外運動相關企業已超過33.5萬家,其中2025年至今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2.4萬余家。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浙江省、山東省的戶外運動相關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三個省市的企業數量總和超過10.4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31.1%。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我國戶外運動行業的蓬勃發展和巨大潛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戶外運動行業的發展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據天眼查風險和深度風險分析,涉及司法案件的戶外運動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47%。這提醒我們在推動戶外運動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和風險防范,確保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我國戶外運動行業在資源豐富、政策推動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下,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相信戶外運動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