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波瀾,燃油車似乎正在醞釀一場強勢回歸。
近期,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連續五個月下滑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從巔峰時期的超過50%降至目前的41.5%。這一趨勢的背后,是燃油車市場份額的顯著回升,從去年8月的低谷逐漸攀升,一度接近市場總量的六成。這一變化打破了新能源車持續上升的預期,讓業界重新審視燃油車的市場地位。
事實上,自去年9月以來,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的增長勢頭就已明顯放緩。盡管此前曾順利突破50%的歷史大關,但隨后卻遭遇了連續下滑,去年12月更是跌破50%,今年1月進一步下滑至41.5%。盡管4月份市場有所回暖,滲透率回升至51.5%,但仍未能穩固地站在50%以上。
這一現狀與消費者的普遍感知形成了鮮明對比。從近期的上海車展可以看出,大部分車企已將重心轉向新能源車,而燃油車則大多只是進行常規更新改款。然而,盡管全行業對新能源車投入巨大,但其市場滲透率卻難以穩固在50%以上,顯示出燃油車市場的強大韌性。
燃油車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保持穩固地位,一方面得益于其不斷更新的技術。例如,吉利汽車通過架構化改革,將電子電氣化技術應用于燃油車;長安汽車則升級了新藍鯨500Bar技術,為燃油車注入新的活力;上汽大眾途昂Pro則搭載了先進的發動機和智能座艙系統,實現了燃油車的智能化升級。這些技術革新不僅提升了燃油車的性能,也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另一方面,燃油車價格體系的調整也對其銷量上漲起到了關鍵作用。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多個傳統燃油汽車品牌推出了一口價模式,使得曾經售價高昂的B級燃油轎車如今變得更加親民。這種價格下探策略吸引了不少原本打算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促使他們重新考慮燃油車。
盡管燃油車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但長期來看,新能源車的增長動能依然強勁。隨著新能源車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電池技術的突破、充電設施的完善以及AI大模型的廣泛應用,新能源車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汽車產業的變革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將在未來相互競爭、相互促進,共同推動汽車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