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戰與困境的交織中,往往孕育著非凡的突破與變革。華為,這家以理性著稱的科技巨頭,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國際封鎖時,展現出了其堅韌不拔的理想主義色彩。
2019年5月16日,華為被納入“實體清單”,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19萬華為員工瞬間陷入慌亂與不安。高通芯片、英特爾/AMD芯片、Windows和安卓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的供應面臨中斷,更棘手的是,數據庫、ERP軟件等生產工具也岌岌可危,華為的業務幾乎陷入全面停擺的邊緣。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于,這一封鎖不僅針對華為的當下,更意圖扼殺其未來。
彼時,華為剛剛發布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包括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的昇騰系列芯片。然而,這一宏偉藍圖卻因外部壓力而步履維艱。華為深知,若無法跟上AI的時代步伐,未來將難逃平庸的命運。
面對重重困境,華為沒有選擇退縮,而是發起了“三丫坡會戰”,成功保障了生產運營,實現了關鍵產品和技術的自主研發。然而,關于未來的挑戰,仍如“達摩克利斯之劍”般懸于頭頂。美國對AI的封鎖層層加碼,連基本的AI算力供應都成為難題,華為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與美國AI企業競爭?
華為的回答是:堅定投入,迎難而上。一支由云、計算、芯片等業務線精英組成的“作戰部隊”應運而生,他們的目標,就是攻克AI算力的“上甘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華為選擇了與英偉達截然不同的道路——通過系統性能力來彌補單芯片性能的不足。
2022年下半年,華為正式啟動了超節點的研發。彼時,英偉達憑借GPU和CUDA生態系統的強大壁壘,幾乎無人能敵。然而,華為卻看到了超節點這一決定未來成敗的“坑道”。在資源有限、昇騰尚未成為戰略重心的情況下,華為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投入384超節點項目。
這一決定并非易事。超節點項目涉及多個業務團隊,且面臨著技術上的巨大挑戰。在單芯片性能落后于英偉達一代的情況下,華為選擇了光模塊通信的技術路線,這一方案雖然具有高帶寬、高速率的優勢,但故障率高、成本高昂。然而,華為人卻以偏執的執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經過數月的艱苦攻關,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終于問世。這一創新性的AI基礎設施具備MoE親和、以網強算、以存強算、長穩可靠、朝推夜訓、即開即用六大技術優勢,直接對標英偉達GB200 NVL72系統,在多項關鍵指標上展現出超越英偉達的技術優勢。
起初,很多人對華為的這一突破持懷疑態度。然而,隨著CloudMatrix 384超節點在實際應用中的出色表現,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認可這一創新方案。DeepSeek等大規模專家并行模型的成功部署,更是進一步驗證了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強大能力。
如今,華為已經熬過了那段漫長而艱難的黑夜。CloudMatrix 384超節點的成功發布,不僅為華為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更為其未來的AI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對于華為人來說,這遠非終點。他們深知,只有不斷前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跪著的都輸了,站著才可能贏。華為的故事,再次證明了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