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揭曉了2025年4月份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統計結果。
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動力電池的裝車總量達到了54.1吉瓦時(GWh),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2.8%。而從年初至4月底的累計裝車量更是高達184.3GWh,同樣實現了52.8%的同比增長。然而,在這份成績單中,三元電池的累計裝車量為34.3GWh,卻出現了15.9%的同比下降;相比之下,磷酸鐵鋰電池的表現則十分搶眼,累計裝車量達到了150GWh,同比增長高達88%。
盡管整個行業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但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卻出現了連續下滑。據統計,2025年1至4月,寧德時代在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份額減少了4.77個百分點。盡管它依然保持著市場第一的位置,但其領先地位正面臨嚴峻挑戰。
具體來看,今年1至4月,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為78.73GWh,占總裝機量的比例為42.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7個百分點。而僅在4月份,寧德時代的裝機量就達到了21.2GWh,占總裝機量的比重已不足四成,僅為39.44%。這一數據無疑表明,寧德時代在國內市場的份額正在被其他競爭對手逐步蠶食。
那么,是誰搶走了寧德時代近5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呢?從數據中可以發現,比亞迪的強勁表現無疑是一個重要因素。第二梯隊的企業如國軒高科和瑞普蘭鈞等也展現出了不俗的實力。1至4月,國軒高科的裝機量占比提升了1.51個百分點,達到了5.21%;而瑞普蘭鈞的裝機量占比也提升了0.5個百分點,達到了2.23%。
這一市場份額的重新分配,也揭示了整車廠商采購策略的變化。為了增強供應鏈的掌控力、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并平衡成本與技術性能,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采取“多電池供應商”策略。這無疑給寧德時代等單一供應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然而,面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寧德時代并未坐以待斃。它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作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其產品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環壽命等方面均表現出色,能夠滿足不同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特別是其最新一代CTP、麒麟電池和神行超充電池等技術,更是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寧德時代還與大眾、寶馬、奔馳等多家跨國車企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為其拓展海外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出口數據來看,寧德時代的海外市場表現也十分亮眼。2025年4月,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量為14.5GWh,同比增長53.6%;而寧德時代在1至4月的動力電池出口量中占據領先地位,并保持著超50%的同比高增速。
為了進一步提升海外服務能力,寧德時代正在加速全球化步伐。它通過“本地化建廠+跨區域交付”的方式,增強了對歐洲及東南亞市場的本地訂單配套能力。目前,寧德時代已在德國、匈牙利、印尼等地相繼建成或規劃投產工廠,并通過進一步拓展美洲及亞洲新興市場,不斷擴大其海外版圖。
除了動力電池業務外,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也在海外市場形成了重要補充。面對海外日益增長的可再生能源接入需求,寧德時代積極拓展電力儲能、電網調節等業務,在歐洲和北美儲能項目中的參與度不斷上升。這不僅優化了其產品結構,也提升了其在國際能源轉型中的參與深度。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和電動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大,寧德時代的海外業務將成為其未來增長的重要動力。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和拓展廣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整體估值水平與產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