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的一次意外轉折中,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主管合伙人朱嘯虎,在公開宣布將“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領域”后不久,轉而領投了一家專注于水下機器人技術的創新企業——世航智能。
近日,鈦媒體從可靠渠道獲悉,世航智能成功完成了天使+輪與Pre-A輪共計5000萬元人民幣的融資。其中,天使+輪由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啟航資本領投;而在Pre-A輪中,金沙江創投與云澤資本攜手成為聯合領投方,老股東昆山天使基金持續加碼,同時吳中金控與鞍羽資本也積極參與跟投。鞍羽資本還擔任了世航智能的長期獨家財務顧問。
此次融資是世航智能自2023年成立以來獲得的第三輪融資,標志著公司在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發展邁入新階段。
世航智能的創始人兼CEO陳曉博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透露,作為國內水下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世航智能在技術研發上擁有深厚積累。然而,從研發到產業化的過程中,公司需要不斷針對實際應用場景進行迭代,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實現更智能的操作。目前,世航智能已在0-300米水深范圍內實現商業化,并產生銷售收入,但深海機器人Ocean X系列仍需大量研發投入,以實現技術落地。
“我們在公司內部實行‘應用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策略。”陳曉博表示,“目前主要應用于船舶清洗場景,并進行技術迭代。作為水下通用機器人,我們的不同作業模塊需適應更多場景方向。資金還將投入大模型、深度學習等技術層面,我們的定位是解放0到1萬米深海的超級生產力。”
陳曉博,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和企業家,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年僅28歲便榮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并連續三屆奪得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35歲時,他已成為正高級工程師,被譽為“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他擁有18年的實踐經驗,曾主導研發全國首臺商用水下清洗機器人和國內首艘某型水面無人裝備。
談及創業初衷,陳曉博表示:“我最初同時涉足空中無人機和水下機器人領域,但出于對海洋探索的癡迷,我逐漸專注于水下。我主持了20余項國家和國防的重大科研計劃,但發現很多技術雖然領先,卻未能實現產業化。因此,我決心推動水下機器人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化應用。”
世航智能的核心團隊大部分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水利部、中科院等科研單位,目前團隊規模不到100人。在技術層面,世航智能自主研發了水下機器人的六大核心系統,包括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等,并擁有150余項相關知識產權。公司的機器人可在0米至1萬米海洋作業,適用于無人船舶、運輸、清洗、資源勘測等多個水下場景。
商業化方面,世航智能的首款水下清洗機器人“虎鯨”已投入商用一年多,合作客戶包括中國華電科工集團等高可靠特種行業企業。據悉,公司去年收入實現翻倍增長。陳曉博表示,“虎鯨”水下機器人是行業內作業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清洗率最高的解決方案,其效率是國外同類產品的3倍,而成本僅為七分之一。
隨著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加大和水下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水下機器人企業數量將不斷增加。據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運營現狀調研顯示,2022年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110.2億元,預計到2027年將超過400億元。
陳曉博認為,水下機器人將成為海洋經濟中的超級生產力。他總結了一個“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應做人干不了或極其危險的事;應做人效率低的事(效率10倍以上);應做人成本高的事(成本一半以下)。如果滿足其中兩條,則值得嘗試;如果三條都滿足,則是強剛需;如果只滿足一條,則需繼續迭代。
對于長期的技術主義與短期的資本、市場思維之間的平衡問題,陳曉博表示,機器人行業需要耐心和長期投入。他強調,水下機器人是一個有價值的長期產業,創業者應做好“坐冷板凳”的心理準備,并沿著一個方向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有價值。
據透露,世航智能將于今年四季度發布OceanX系列新品,旨在進一步推動水下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