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步入2025年的門檻后,吉利汽車集團的系列大動作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從極氪私有化的邏輯探討,到管理層的大規模人事調整,再到輪值總裁制度的引入,吉利的每一步都顯得意味深長。而這一系列變革背后,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各品牌的整合路徑與未來戰略,更是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面對為何吉利(股票代碼:0175.HK)與極氪要迅速整合的疑問,吉利汽車的回應簡潔明了:時不我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吉利意識到,唯有通過深度整合,將品牌資源凝聚成一股合力,才能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脫穎而出。
在第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吉利不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264%,毛利率提升至15.8%——還官宣了多項管理層人事調整,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李東輝將出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負責投融資及日常管理工作;安聰慧則出任集團CEO,全面負責運營,同時繼續兼任極氪科技集團CEO直至整合完成;淦家閱接任吉利汽車集團CEO,管理范圍擴大至吉利所有自有品牌;而戴慶則被任命為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以培養年輕管理人才。
關于整合的緊迫性,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桂生悅在業績會上表示,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吉利必須改變過去品牌分散、資源利用效率低的狀況,通過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提升整體競爭力。他強調,175將成為吉利自有乘用車品牌的旗艦上市公司,回歸一個吉利的戰略定位。
整合的迫切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整合效率低、溝通成本高,極氪與吉利作為獨立上市公司,整合過程繁瑣;二是內部利益不一致,各自為政可能削弱協同效應;三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留給車企試錯的時間窗口已關閉,吉利必須通過全面合并來提速求生。
整合后的吉利設定了三大新目標:增長性效益要達到5%以上,研發、管理、營銷費用效率內部目標希望達到15%~20%左右,今年二季度研發費用至少節省9億元。同時,吉利明確表示,極星、Smart、路特斯等品牌不屬于吉利全資擁有,目前并無收購計劃。
在產品層面,極氪和領克兩大品牌今年將推出五款全新車型,包括極氪007GT、領克900以及領克Z10混動車型等,這些新產品將對極氪的銷量和毛利率產生積極影響。吉利銀河品牌也將推出四款全新新能源產品,進一步豐富吉利的產品矩陣。
整合后的極氪科技集團在財務表現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季度綜合毛利率達到19.1%,極氪更是高達21.2%,并已按照香港會計準則實現盈利。在營銷投入和管理費用方面,極氪也實現了大幅下降。同時,研發費用也得到有效控制,環比直降10億元。
整合后的吉利更加強調各品牌的差異化發展,極氪將繼續定位豪華、極致;領克將主打潮流、年輕、運動;銀河則定位高價值的主流新能源品牌;而中國星系列將聚焦節能化、智能化的燃油車市場。
在海外市場方面,吉利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戰略目標。中東市場將爭取成為中國品牌第一位,年銷量目標超過5萬臺;東歐和泛歐市場年銷目標為15-20萬臺;亞太市場將打造第二個10萬臺以上的銷售區域;拉美市場則借助經銷商資源,預計今年銷量也將超過5萬臺。在歐洲市場,領克品牌將繼續發力,包括領克08、領克01等產品將全面展現其市場效益。
吉利在海外戰略中注重輕資產運營,充分利用國際化資源和當地產能資源進行合作。例如,在埃及、尼日利亞、加納等地已建立合資工廠,未來還將在越南、印尼、北非、拉美等地規劃落地更多工廠。
對于什么樣的公司能夠最終活下來,桂生悅認為,堅持長期主義是關鍵。吉利將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以滿足不同政策變化下的市場需求。未來的汽車公司不僅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還要成為具有智能科技屬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