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近期在內部架構與運營策略上進行了重大調整,這一系列變革旨在提升產品研發效率與市場響應速度。
據廣汽集團內部透露,上個月,廣汽集團已完成產品本部與研究院的重組工作,正式構建起“大研發體系”。此次調整將原先分散的廣汽研究院(包括整車開發院、平臺技術院和造型設計院)與產品本部進行了整合。這一重組自4月1日起試行,經過為期三個月的過渡期后,于7月1日正式落地實施。
廣汽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馮興亞在上海車展期間曾表示,集團正引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旨在重構產品開發流程。為此,集團不僅成立了產品本部,還將研究院細分為造型設計研究院、整車開發研究院和平臺技術研究院。這一變革的核心在于,確保產品開發真正以產品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
在新的組織架構下,整車開發院、平臺技術院、造型設計院以及產品本部均被提升為一級部門,并直接由廣汽集團管理。廣汽集團強調,這一新模式將強化產品本部的“用戶研究”職能,為研發部門提供洞察市場的“眼睛”,從而從研發源頭提升車型的市場成功率。
原先埃安和傳祺各自擁有的產品開發團隊,現已全部整合至廣汽集團產品本部。這一整合舉措旨在提升研發資源的利用效率,確保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更加高效、統一。產品本部將全面負責廣汽集團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工作。
廣汽集團還表示,此次調整旨在通過“市場+技術”雙輪驅動,實現“爆款”產品開發的常態化。其中,“市場驅動”強調通過強化市場洞察、精準把握消費者偏好,提升產品定義及規劃開發能力,確保產品能夠深度契合消費者需求;“技術驅動”則注重技術創新與平臺模塊化,以降低成本、提升平臺技術的先進性和領先力,包括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和三電系統等領域。
除了研發體系的調整外,廣汽集團還在采購領域進行了改革。集團通過全面開放供應鏈,主動擴大供應商合作范圍,積極引入優質資源。同時,廣汽集團以QCD(質量、成本、交付)綜合競爭力作為供應商選擇的基本原則,嚴格把控供應商準入門檻。
為了提升采購效率,廣汽集團依托數字化系統,將合規管理和監督要求嵌入采購流程中,避免了人為干擾因素。現在,供應商準入、評價、競價、開標等全業務流程均可在線完成,且全生命周期數據可追溯。這一數字化系統不僅確保了采購過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還顯著降低了采購成本。
廣汽集團方面透露,通過全面開放供應鏈和全業務數字化系統運作等管理方法,采購成本相比改革前實現了大幅下降,業務效率和決策效率也提升了約50%。這一改革成果為廣汽集團提升整體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廣汽集團還在不斷推進自主品牌一體化運作,力爭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的目標。這一宏偉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廣汽集團在研發體系和采購領域的持續創新和優化。
廣汽集團的這一系列變革,不僅體現了集團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展現了其在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