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棗莊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兩位餓了么外賣騎手的連續工作猝死情況,引發了社會對騎手收入與權益保護的廣泛關注。
據相關報道,這兩位騎手分別是46歲和47歲,他們在連續三天內每天工作超過11小時后不幸離世。死因均為呼吸心跳驟停,而在這高強度的工作期間,他們每天都要背負超過8小時的訂單配送任務。在5月1日至3日的三天里,他們分別完成了48單、59單和70單,平均每單收入約為4.2元。
這兩位騎手的家屬透露,由于所在城市棗莊外賣訂單量相對較少,為了維持生計,騎手們常常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盡管規定的工作時間是早上9點到晚上9點,但實際上他們經常要工作到凌晨。平臺在節假日和周末不允許請假,否則將面臨罰款或取消全勤獎的處罰。即使在春節期間,騎手們也僅有一天休息時間。
更令人震驚的是,家屬表示在騎手去世后,餓了么平臺未能提供勞動合同和保險單。因此,盡管騎手們每月都被扣除260元的保險費,但當意外發生時,他們的家屬卻被告知這不屬于工傷工亡范疇。
其中一位逝者的妻子還透露,她的妹夫同樣是餓了么騎手,不久前也去世了。喪事尚未處理完畢,沒想到五一假期剛過,她的丈夫也遭遇了同樣的悲劇。
然而,餓了么方面此前曾發布公告稱,過去一年公司投入超過2億元用于加強騎手的用餐、勞動保護和生活福利等權益保障。特別是在4月底,餓了么還發布了《2025年度“餓了么”(上海)網約配送算法和勞動規則協議》,明確表示將逐步推進取消超時扣款處罰,降低騎手的超時焦慮,推動從負向處罰向正向激勵的轉變。
這一系列事件不僅令人對騎手的生存狀態深感憂慮,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平臺責任與騎手權益保護的廣泛討論。如何在保障平臺運營的同時,確保騎手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