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途中,駕駛員們時常會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其中輪胎被釘子等金屬異物扎破便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當車輛行駛中,輪胎與地面摩擦發出異常的金屬蹭地聲時,很可能就是輪胎遭遇了這樣的“不速之客”。
面對這一突發情況,駕駛員首先需要保持冷靜,切勿慌亂操作。應立即尋找一個安全的位置停車,并開啟雙閃警示燈,以提醒后方來車注意。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務必在應急車道內停車,并按照規定放置三角警示牌,確保自身及車輛的安全。
停車后,駕駛員應下車仔細檢查輪胎受損情況。觀察釘子扎入的位置,是在較為耐磨的胎面還是較為脆弱的胎側,同時用手觸摸周圍區域,聆聽是否有漏氣聲。為了進一步確認是否漏氣,可以用肥皂水或唾液涂抹在釘子周圍,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
重要的是,在確認輪胎受損后,切勿急于拔出釘子。因為拔釘子可能會導致輪胎迅速漏氣,使車輛無法繼續行駛。保持釘子在原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漏氣的速度。
接下來,駕駛員需要根據輪胎的漏氣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如果輪胎漏氣不明顯或漏氣速度較慢,可以謹慎地低速駕駛至最近的修理店進行修補。然而,如果輪胎漏氣嚴重,則應立即更換備胎或聯系拖車服務,以避免發生更嚴重的后果。
在等待救援或前往修理店的過程中,如果車上備有充氣泵,可以暫時為輪胎充氣,以確保其能夠支撐到修理店。但請注意,這只是臨時應急措施,盡快進行專業修補才是關鍵。
到達修理店后,專業的技術人員會對輪胎進行詳細檢查。如果釘子扎在胎面且孔洞較小(通常小于6毫米),可以通過補胎進行修復。然而,如果釘子扎在胎側或孔洞較大,則可能需要更換新輪胎。
修補完輪胎后,駕駛員應注意進行動平衡檢測,以確保行車平穩。日常行車中還應定期檢查胎壓,確保輪胎在正常壓力范圍內運行,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輪胎出現問題的風險。
為了減少輪胎被扎的風險,駕駛員們平時還需注意一些預防措施。例如,定期檢查輪胎狀況,確保沒有明顯磨損和裂紋;盡量避免在施工路段或有碎石的路面上行駛;在車內備好應急工具,如充氣泵和補胎套裝等。
公安交警部門也提醒廣大駕駛員,輪胎被扎后切勿自行拔釘子。無論漏氣速度快慢,都應按照上述方法妥善處理。漏氣嚴重時必須更換備用輪胎或等待救援,而漏氣較慢時也應降速行駛至附近維修店進行維修。切記不能長時間快速駕駛,以確保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