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假期的尾聲,一場零售行業的變革悄然提速。原計劃在假期后逐步推開的“淘寶閃購”,突然間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放,僅六天時間,單日訂單量便突破了千萬大關,創下了行業新紀錄。這一舉動,標志著阿里巴巴通過淘寶與餓了么的組合拳,正式進軍即時零售市場,與早已布局的美團閃購和京東秒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隨著阿里、美團、京東三大巨頭的直接對抗,“30分鐘萬物到家”的零售理念成為了這場戰役的核心。這不僅僅是一場訂單數量的較量,更是對供應鏈效率、生態協同能力以及未來零售模式主導權的爭奪。而在這場硝煙彌漫的背后,抖音、拼多多等新興勢力也在暗中蓄力,一場更為宏大的競爭圖景似乎正在醞釀之中。
即時零售的戰爭,在2025年的春天驟然升溫。年初,京東以外賣業務為先鋒,率先吹響了號角。起初,這一舉動并未引起太多關注,畢竟抖音也曾嘗試過類似路徑,卻未能撼動行業格局。然而,京東此番的決心與力度超乎預期,從百億補貼到全職騎手社保,再到商家免傭金政策,每一招都直擊美團的要害。劉強東更是親自上陣,不僅親自送外賣,還公開抨擊外賣平臺抽傭過高,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
京東的這一系列舉措迅速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訂單量在半年內從百萬級躍升至千萬級。京東寄望于通過高頻的外賣業務帶動更多品類的增長,為零售業務注入新的活力。面對京東的強勢進攻,美團先是采取守勢,解決騎手社保問題,隨后迅速發起反擊,官宣美團閃購上線,并開設一級入口,涵蓋全品類商品,定位“30分鐘送萬物”。美團閃購的日訂單量也迅速攀升,非餐飲類即時零售訂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對電商領域構成了嚴重威脅。
正當京東與美團激戰正酣時,餓了么卻顯得異常沉穩。業界一度戲稱,當行業老大與老三爭斗時,老二往往容易被忽視。然而,這恰恰是阿里在暗中布局的大招。4月30日,餓了么攜手淘寶天貓,推出“餓補超百億”計劃,同時淘寶天貓旗下的即時零售業務“小時達”升級為“淘寶閃購”,由餓了么負責履約保障。阿里此次并非單打獨斗,而是以集團之力,打出了生態組合拳,包括百億補貼、淘寶流量入口、餓了么騎手與門店資源、盒馬鮮生前置倉、核心連鎖品牌合作以及直播電商引流等。
在巨頭們的競相布局下,即時零售市場迅速升溫,成為了一個確定性的增量市場。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20%,服飾、3C數碼、生鮮成為增長最快的品類。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即時零售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深夜買藥到周末囤貨,再到下午茶隨點隨到,消費習慣的變遷正推動著市場規模的大爆發。
在這場即時零售的爭奪戰中,三大巨頭各展所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淘寶閃購依托淘寶的龐大流量入口、餓了么的履約網絡、天貓的品牌商家資源以及百億補貼策略,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生態打法,打破了市場格局。京東則試圖以品質外賣為突破口,吸引優質商家,拒絕“幽靈外賣”,同時聯合大型商超推出即時零售專區,贏得了公眾的好評與支持。然而,京東在履約配送能力上仍存短板,騎手數量不足導致部分訂單延遲。
美團閃購作為守城方,在“30分鐘送萬物”的基礎設施上已建立起較高的壁壘,擁有海量騎手和龐大的供應鏈網絡。但隨著阿里和京東的強勢進攻,美團在騎手、合作商家、用戶心智等方面的競爭壓力驟增。抖音、拼多多等新興勢力也在暗中觀察,伺機而動。抖音通過直播電商與即時零售的結合,已在部分品類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履約穩定性和供應鏈深度將成為其挑戰傳統巨頭的關鍵。而拼多多雖然在即時零售領域動作不多,但其在社區團購方面的深厚積累,以及龐大的用戶規模和交易體量,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