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計劃全資收購極氪智能科技剩余股份,這一舉措標志著吉利從控股邁向全資整合的新階段。此舉被視為吉利控股集團踐行2024年《臺州宣言》的重要一環,旨在優化資源配置、深化技術協同,并打造一個統一的智能電動化平臺。
近年來,吉利汽車在整合之路上已邁出堅實步伐,例如將雷達、翼真等品牌納入麾下,以及極氪成功收購領克等。特別是極氪與領克的整合成效顯著,一季度銷量激增21%,達到11.4萬輛,同時在渠道、售后服務、倉儲物流等多個維度實現了資源共享。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曾透露,整合后,預計研發投入將減少10%-20%,供應鏈成本降低5%-8%,產能利用率提升3%-5%。
隨著吉利對極氪的全資收購,雙品牌并行帶來的研發冗余問題將得到解決。當前,吉利CMA平臺與極氪的SEA浩瀚架構存在技術重疊,同時800V高壓平臺與雷神混動系統各自為營。此次整合后,吉利可將更多研發資金聚焦于智能駕駛、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提升整體競爭力。
盡管極氪退市可能暫時影響部分融資渠道,但吉利通過合并重組,可將極氪這一高成長性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主體,從而提升整體估值,并打通境內外融資渠道,為新技術研發提供更多資金支持。這一策略無疑為吉利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整合后的吉利汽車在采購體系上將實現規模擴張,特別是在動力電池、智駕芯片等關鍵領域,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將顯著增強。技術整合還將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周期,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吉利的市場競爭力。
然而,整合之路并非坦途。吉利需要謹慎處理極氪品牌的高端屬性,避免“吉利化”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同時,如何在保持品牌獨立性的同時實現資源高效協同,將是吉利與極氪面臨的重要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吉利汽車收購極氪只是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品牌整合的一個縮影。長城整合魏牌與坦克、飛凡并入榮威等案例,均表明中國汽車工業正由“規模擴張”向“價值創造”轉型。這些整合不僅是資本層面的運作,更是中國汽車產業在智能電動時代構建系統性競爭力的關鍵探索。隨著傳統巨頭的轉型加速,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或將迎來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