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一場匯聚汽車行業精英的盛會——2025(第三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拉開了帷幕。此次大會以“競渡”為核心主題,與粵港澳大灣區車展同期舉行,旨在通過全球行業領袖、技術專家及跨界思想者的交流,推動智能駕駛、AI大模型及低空經濟等前沿技術的發展,為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大會的π動未來創新峰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首席執行官靳玉志發表了引人深思的演講。他針對智能駕駛系統的快速研發周期提出了質疑:“聲稱一年內就能打造出智駕系統,這簡直是將消費者當作試驗品!”此言一出,臺下觀眾紛紛低聲議論。
回顧歷史,華為早在2014年就悄然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那時智能駕駛還只是理論上的設想。十年間,華為在汽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已超過百億,背后更有華為集團年均1800億資金的強大支持。靳玉志以問界M9為例,這款車型銷量已超過20萬輛,成為中國50萬以上豪華車市場的銷量冠軍,其背后的智能化技術均來自華為的乾崑全棧解決方案。
面對“華為是否涉足造車”的疑問,靳玉志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我們專注于做智能化的電子部件,就像一顆顆螺絲釘。”從賽力斯問界到江淮尊界,再到東風猛士817越野車和奧迪電動旗艦Q6L e-tron,華為通過三種模式賦能車企:作為Tier 2部件供應商、Tier 1系統集成商以及全棧解決方案商。這種開放的生態模式正在改變市場格局,例如搭載華為方案的嵐圖夢想家,從用戶反饋不佳逆襲成為35萬級新能源MPV市場的銷量冠軍;而猛士817則憑借全棧乾崑能力,讓硬派越野車在城市中實現了“智能通勤+極限玩樂”的雙重體驗。
當主持人提及工信部禁用“智駕”宣傳的敏感話題時,靳玉志表現出了罕見的堅決態度,認為規范宣傳是行業的重要進步。他支持將L2級定義為“輔助駕駛”,L3級定義為“有條件自動駕駛”,并呼吁車企應如實宣傳其功能邊界。“只有大家都按照標準執行,才能確保最終給用戶帶來更加安全的使用體驗。”靳玉志強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