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車在其最新款SU7 Ultra車型上引發了一場關于性能與安全的大討論。這款于今年2月27日正式上市的高性能電動汽車,以其驚人的1548匹馬力、1.98秒的0-100km/h加速能力,迅速吸引了市場的目光,售價區間在52.99至81.49萬元之間,提供了包括標準版、紐北限量版及競速套裝在內的多種選擇。
然而,伴隨著小米SU7 Ultra的強勁動力而來的,是社會各界對其用戶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的擔憂。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該車型已涉及多起嚴重安全事故,盡管部分事故發生在封閉的賽車環境內,但仍反映出部分用戶可能缺乏駕馭大馬力車輛的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米SU7 Ultra車主中有32%為25至30歲的年輕人,駕齡在3年以下的占比高達41%,超過60%的車主更是首次接觸高性能車。
面對這一背景,小米汽車在5月1日凌晨推送了Xiaomi HyperOS 1.7.0版本車機系統,新增了“排位圈速考核”及“直線競速等待”等功能,旨在通過技術手段甄別駕駛能力,降低公共道路風險。其中,“直線競速等待功能”要求車輛在掛入P擋60秒后才能開啟,意在限制用戶在開放道路上進行危險的直線競速行為。
然而,這一舉措在小米SU7 Ultra用戶群體中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用戶認為,購買這款車正是看中了其強大的動力性能,限制使用無異于剝奪了他們購車的核心體驗。更有用戶指出,小米汽車在推送此次OTA更新前,未進行充分的意向調研和車主意見征詢,顯得擅自做主。因此,盡管官方聲稱此舉是為了提升安全性,但用戶的不滿情緒迅速蔓延。
不出所料,小米汽車在推送該OTA更新不到24小時后便宣布撤回。多位網友公布了小米汽車工作人員的回復,表示此次更新僅向極少范圍的用戶進行了推送,并已收到熱心用戶的反饋及意見,官方決定停止推送本次OTA。這一朝令夕改的決定,無疑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群體中的不滿和爭議。
事實上,小米汽車并非首家對高性能車輛進行性能限制的車企。特斯拉、保時捷等品牌早已有類似做法,如要求用戶通過培訓解鎖賽道模式或額外付費獲得特定性能模式。然而,小米汽車的“圈速考核”標準更為嚴苛,要求車主提供真實的賽道圈速成績來證明駕駛技術,且賽道租用等費用需車主自理。這無疑增加了車主的額外負擔,也引發了關于技術手段能否有效避免黃牛代刷、系統是否存在漏洞等問題的廣泛討論。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動力超千匹的車輛已不再是稀有之物。極氪001 FR、比亞迪漢L、騰勢Z9GT等車型紛紛涌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然而,如何在性能平民化和駕駛安全之間實現良性平衡,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車企面臨的重要課題。小米汽車的此次風波,無疑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
在承擔社會責任與尊重用戶權益之間尋找平衡,是車企必須面對的挑戰。簡單通過技術手段抑制潛在風險,可能會陷入簡單處理和一刀切的困境。因此,車企需要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更加深入地理解用戶需求,探索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