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自主品牌長期占據主導地位,而日系合資車企曾一度因技術保守和價格高昂而失去聲音。然而,2025年成為了日系車企反擊的一年,日產N7、豐田鉑智3X、本田S7/P7等車型紛紛上市,標志著合資新能源“2.0時代”的全面開啟。
日產N7作為日系反擊的先鋒,憑借其本土化研發和智能化升級,試圖打破合資新能源“技術不足”的質疑。這款車型由中國團隊設計,采用了日產全新的“天演架構”,整合了全球技術與本土智慧。市場定位上,N7直接對標比亞迪漢和小鵬P7+,定價策略也更加務實,下探至15-18萬元區間,主打“安全+舒適”的差異化競爭策略。
豐田鉑智3X則被譽為15萬級智駕市場的“價格屠夫”。這款車型配備了激光雷達和英偉達Orin-X芯片,支持無圖城市NOA和自動泊車功能,首次將L4級硬件下放至15萬元級市場,智駕配置直逼造車新勢力。市場定位上,鉑智3X瞄準了比亞迪宋PLUS EV等緊湊型SUV市場,起售價僅為10.48萬元,以“務實家用”的標簽搶占下沉市場。廣汽豐田與Momenta的深度合作,更是推動了“中國研發反哺全球”的模式,重塑了合資電動車的性價比邏輯。
本田S7/P7則代表了日系品牌在運動基因上的電動化傳承。這兩款車型基于全新的純電“W架構”打造,搭載了華為智駕方案,四驅版綜合功率高達350kW,零百加速僅需4.6秒,完美保留了本田燃油車時代的操控優勢。市場定位上,S7/P7定價在25.99萬-30.99萬元之間,直接挑戰理想L6和蔚來樂道L60等車型,主打年輕化與性能標簽。東風本田與華為的合作,標志著日系品牌首次深度融入中國智能生態,試圖以“駕控+科技”重塑品牌形象。
在合資2.0時代,日系車企紛紛摒棄了“全球輸入”的傳統模式,轉而采用“中國主導”的研發策略。日產N7、豐田鉑智3X、本田S7等車型均采用了本土供應商的零部件,如寧德時代電池、高通芯片等,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升了響應速度。這些車型還疊加了智能化標簽,形成了“傳統優勢+新勢力能力”的雙重競爭力。
除了上述三款車型外,長安馬自達EZ-6也作為合資2.0時代的探路者之一備受關注。這款車型以增程/純電雙動力、16-20萬元定價、華為智能座艙和索尼音響等配置,重新定義了合資中高級轎車的價值標準。其“中國團隊主導研發、馬自達把控品質”的模式,為后續合資車型提供了轉型范本。
盡管日系品牌在智能化領域與自主品牌仍有差距,但其在經銷商網絡和服務體系上的優勢仍不容忽視。尤其是在15-20萬元純電市場滲透率僅為18%的背景下,日系品牌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要在新能源格局固化期快速突圍,日系車企必須在價格戰與技術戰中找到平衡點,避免資源分散,同時徹底擺脫“跨國分部”思維,真正成為全球創新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