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出行的場景中,你是否曾遭遇過這樣的情景:坐在朋友駕駛的汽車內,原本平穩行駛在高架橋上,卻突然感受到車速如同過山車般忽快忽慢,讓人胃里不適。當你終于忍不住詢問朋友為何如此駕駛時,他或許會自信滿滿地回答:“我這是在省油呢!”
這種“一踩一松”的駕駛方式,在出租車司機和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中頗為流行。有人堅信,滑行時發動機不噴油,自然能省油;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頻繁的加速只會讓油耗更高。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關于油門松開后,發動機是否真的“斷糧”這一問題,其實并不簡單。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滑行時發動機并非完全不噴油。實際上,是否噴油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車速、擋位等。
那么,為什么有些司機會覺得斷油滑行能省油呢?這背后的秘密其實藏在“能量守恒定律”中。想象一下,如果你推著一輛購物車上坡,每次推到頂就松手讓它滑下來,再重新推上去,雖然滑下來時不用使勁,但每次重新推上坡消耗的體力,肯定要比慢慢勻速推更多。汽車加速也是同樣的道理,加速時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車輛滑行時看似“免費”的慣性,其實要對抗多種阻力,包括風阻、滾阻以及發動機阻力。這些阻力會讓車速快速下降,迫使司機更頻繁地踩油門來補充速度。有數據顯示,頻繁的加速和減速會消耗更多的燃油。
實際上,一些老司機的“省油絕招”可能并不靠譜。例如,有些司機堅信“空擋滑行最省油”,但事實并非如此。空擋滑行時,發動機仍然會噴油以維持怠速運轉,而且空擋滑行還會失去發動機制動,增加行車風險。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省油呢?其實,真正的省油技巧藏在細節里。首先,預判式駕駛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當你看到遠處的紅燈時,提前松油門滑行,比沖到跟前急剎車要省油得多。其次,保持經濟時速巡航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大部分家用車的最省油區間是60-90公里/小時,保持勻速行駛比反復變速要省油。
還有一種方法叫做“脈沖滑行法”。這種方法是先加速到比限速高10%,然后帶檔滑行到比限速低10%,如此循環。這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能比死守限速更省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只適合在車流量少的高速路上使用。
最后,我們要強調的是,省油固然重要,但駕駛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因為省油而忽略了駕駛安全,讓省油執念綁架了我們的判斷。實際上,如果司機能夠把目光放遠,提前預判路況,減少不必要的加速和減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油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