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的激烈競爭中,蔚來車主們的關注焦點始終不離一個核心問題:品牌何時能實現盈利?這份焦慮源自對蔚來資金鏈安全的擔憂,畢竟,若盈利無望,車主們擔心自己所購車輛可能面臨“爛尾”風險,售后服務及獨特的換電服務亦將難以維系。
盈利,這把懸于蔚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每一次李斌的公開表態都備受矚目。在近期上海車展的一次訪談中,李斌重申:“2025年將是蔚來的技術和產品大年,隨著自研技術的量產應用、銷量的提振,加之管理層堅定推進的降本增效措施,蔚來的經營狀況將逐季改善,我們有信心在第四季度實現盈利。”
然而,這并非李斌首次給出盈利時間表。從2023年起,盈利承諾從年內第四季度一再推遲至2024年、2026年,直至最新的2025年第四季度。面對外界的質疑,蔚來的每一步決策都顯得尤為關鍵。
步入后新勢力時代,蔚來如何實現盈利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自2014年成立以來,蔚來已累計虧損超過800億元,盈利之路何在?李斌提出了三大策略:技術量產、銷量提振以及管理降本增效。
技術量產方面,李斌強調2025年將見證蔚來技術的全面收獲,ET9上的自研技術將普及至后續車型,形成類似比亞迪的技術下放策略。軟件層面,蔚來、樂道及螢火蟲品牌的智能座艙能力實現復用,形成資源共享。
銷量提振被視為提升毛利率的前提,但這一目標的實現充滿不確定性。目前,蔚來的銷量提振重任落在樂道肩上,尤其是其L60車型。然而,L60的市場表現遠未達到預期,與競品理想L6的銷量相比,差距顯著。樂道總裁艾鐵成的離職,更是凸顯了銷量提振的艱巨。
在管理層面,蔚來正著手降本增效,具體措施包括加強ROI考核、降低成本,以及精簡銷售和運營團隊。盡管相比小鵬的“自上而下”改革,蔚來的“自下而上”調整顯得較為溫和,但艾鐵成的離職或許標志著蔚來開始采取更為果斷的管理決策。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蔚來的傳統護城河——換電和服務,正面臨挑戰。比亞迪兆瓦快充技術的量產,削弱了換電的吸引力;而服務,作為最易復制的競爭優勢,也不再是蔚來獨有的亮點。蔚來急需構建新的護城河,但諸如NIO Phone等嘗試,尚未形成顯著的市場影響力。
隨著2025年造車新勢力淘汰賽的加劇,蔚來若無法兌現盈利承諾,將面臨資本市場的信任危機,甚至可能被卷入行業整合的漩渦。傳統合資車企的全面覺醒,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對蔚來等市場表現不佳的車企構成更大壓力。
對于蔚來而言,2025年第四季度不僅是一個盈利的承諾,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李斌深知,若再度食言,將嚴重動搖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在這場盈利大考中,蔚來能否改寫“燒錢換市場”的魔咒,避免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洪流中的一粒熄滅星光,時間將給出最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