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海車展)于4月末至5月初在上海盛大舉行,這場盛會不僅吸引了眾多明星站臺和觀眾的熱烈關注,更在汽車芯片領域展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國產汽車芯片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質量與數量均呈現顯著增長。記者通過車展期間的深入探訪與交流,感受到國內汽車芯片供應商對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多家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對2025年汽車芯片產業發展的見解。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及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王耀指出,開源是汽車軟件發展的關鍵路徑。面對海外公司在汽車測控軟件領域的長期主導地位,國內企業若選擇閉源方案,生存空間將極為有限。而開源策略則能為企業贏得更多合作機會,吸引主機廠采用白盒交付模式,并吸引更多軟件開發者參與。然而,開源的成功需依賴合理的商業模式,以保障開源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的項目總監劉英則強調了RISC-V芯片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前景。她表示,已有企業推出基于RISC-V指令集的車規級芯片,預計今年將有更多企業加入。同時,面對先進制程工藝能力的挑戰,Chiplet技術將成為國產汽車芯片的重要發展方向。
無錫英迪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莊吉則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汽車芯片供應商的策略。他指出,主機廠在供應鏈中具有較大話語權,降本成為其關注重點。因此,供應商需提供成本可控的新技術架構方案,以應對市場競爭。在車燈驅動芯片行業,莊吉表示,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更高集成度,是贏得客戶信任和訂單的關鍵。
神經元信息技術(成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薛百華則關注了車載網絡的發展趨勢。他提到,隨著通信技術向6G演進和AI應用的普及,車載數據傳輸量將呈現指數級增長。因此,車載骨干網絡將朝著大帶寬、高數據傳輸量、低時延的方向發展。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數據量也將不斷增大,對車載信息網絡的帶寬提出了更高要求。
薛百華進一步指出,原本末梢網絡所需的帶寬較小,但未來這一數字將大幅增長至10M甚至100M。這將對車載信息網絡的設計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也為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