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突發事件將在線教育平臺猿輔導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4月23日晚間,猿輔導武漢分公司的一名教師不幸離世,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
4月25日,猿輔導官方對此事作出回應,表示逝者李某某是公司的優秀員工,其在職期間表現一直優秀,對工作充滿熱情和責任感。同時,公司強調,事發時正值武漢公司員工的倒休假期,該員工所在團隊并未安排加班。
然而,這一回應并未平息公眾的怒火,反而引發了更廣泛的討論和質疑。網友們紛紛指出,猿輔導此前曾多次被曝出加班文化盛行,且公司曾表示將通過擴招人員來減輕員工加班壓力,但實際情況并未有所改善。
據報道,早在2023年4月,就有媒體曝光了猿輔導的超長加班現象。盡管公司當時回應稱正在考慮擴招以減輕員工壓力,但離職員工依然表示加班情況并未好轉。天眼查APP顯示,猿起(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涉及多起勞動爭議和勞動合同糾紛案件。
隨著事件的發酵,當地人社局已介入調查,但輿情仍在持續升溫。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件發生后,猿輔導仍在宣傳其AI大模型能力,這一舉動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質疑和不滿。
公眾對于猿輔導的回應并不買賬,認為其缺乏誠意和擔當。相比之下,同樣身處風波中的小米則顯得更為明智。雷軍在微博上誠懇道歉,并在上海車展期間低調參展,將原定亮相的新品發布會延后,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企業的責任感和公眾情緒的重視。
從輿情控制的角度來看,澄清事實真相固然重要,但選擇合適的方式同樣關鍵。猿輔導在回應中強調“沒有安排加班”,這一說法不僅未能平息公眾情緒,反而觸動了打工人的敏感神經。公眾期待的是一個真誠的道歉和一個負責到底的表態,而不是一個冰冷的回應。
此次事件對猿輔導的品牌形象和業務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作為教育企業,猿輔導本應傳遞正能量和正向價值觀,但此次事件卻讓其陷入了“血汗工廠”的質疑之中。一旦品牌形象受損,必然會對業務產生負面影響。
教育企業的核心業務是教書育人,如果猿輔導被貼上“血汗工廠”的標簽,其用戶基礎將受到嚴重沖擊。家長們在選擇教育產品時,會更加謹慎和挑剔,尤其是對于那些存在價值觀問題的企業。
成功的危機公關需要以價值觀為底色。面對輿情,企業應首先照顧公眾情緒,而不是急于表達自身訴求。猿輔導此次的回應堪稱災難級公關,其處理方式不僅未能平息事態,反而加劇了公眾的質疑和不滿。
在短視頻時代,處理情緒比處理事情更為重要。公關工作不僅需要有理有據,更需要具備同理心,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猿輔導此次事件的教訓深刻,提醒企業在面對輿情時應更加謹慎和明智。
任正非關于公共關系的觀點也值得借鑒。他強調公共關系應幫助公司減少阻力,而不是成為一個進攻型的組織。在應對輿情時,企業應保持低調和謹慎,以“和事佬”的姿態來拉攏人心。
在短視頻時代,企業應時刻警惕自身行為可能引發的社會情緒反應。無論是公關部門還是企業高層,都應具備敏感性和洞察力,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風險點。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