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在周四舉辦的年度Tech World大會上,正式推出了其覆蓋全場景的“超級智能體矩陣”。這一創新舉措標志著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
聯想此次發布的新品陣容涵蓋了面向個人、企業及城市的智能系統,以及與頂尖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的先進AI推理引擎。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會上宣布,“設備綁定智能體”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超級智能體將與“人”而非“硬件”綁定,使每個人都能擁有專屬的AI系統。
歷經八年的AI探索,聯想正從傳統硬件制造商向認知基礎設施提供商轉型。繼去年推出小天AI PC助手后,聯想此次引入了全新類別的AI——超級智能體。這類智能體具備三大核心能力:感知與交互、認知與決策,以及自主進化。
“這不再僅僅是一個工具,”楊元慶強調,“它是面向個人和企業的認知操作系統。”
在個人版方面,名為“天曦”的智能體能夠實現跨設備無縫訪問日歷、郵件及個人云存儲,并根據對用戶需求的實時理解自主安排任務。該系統已在四款聯想AI智能終端上可用,并將支持符合硬件標準的現有設備升級。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劉軍透露,聯想AI PC的銷量已突破百萬大關,用戶滿意度、活躍度和凈推薦值等性能指標均穩步提升。
針對企業用戶,聯想推出了“樂享”超級智能體,旨在整合銷售、采購及供應鏈。樂享基于四層“設備-邊緣-云-網絡”架構構建,利用混合云基礎設施和私有數據打造垂直AI解決方案。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用‘硅基員工’替代30%的工作流程,”劉軍表示。
為支持這一轉型,聯想自建了AI應用庫和模型工廠,并計劃通過應用通用和垂直AI模型,將智能體拓展至更多行業。
聯想還瞄準了城市市場,推出了“1×N”智能系統架構。在五夷山和宜昌等地的試點項目中,聯想城市智能體在數字治理和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使聯想成為中國AI驅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參與者。
隨著邊緣AI的快速擴展,聯想強調了輕量級模型和強大本地處理能力的重要性。公司與清華大學及無錫芯研院共同開發了聯想推理加速引擎,以推動軟硬件協同。
該引擎通過更快的預加載、更低的內存使用、減少的能耗和更短的推理時間,提升了邊緣側AI的性能,使AI更加高效和可持續。
楊元慶預計,得益于芯片和模型的進步,邊緣AI能力將在未來12個月內實現三倍增長。
在超級智能體訪問更多敏感個人和企業數據的同時,聯想強調,安全和隱私是“不容妥協的價值”。其即將推出的AI平臺將集成深度偽造檢測和可信計算框架,覆蓋個人和云環境。
針對人們日益增長的AI取代人類工作的擔憂,楊元慶給出了定心丸:“無需擔心被AI取代,但停滯不前絕非良策。”他呼吁個人和組織掌握AI工具,“不斷打破自我設定的界限”。他指出,“在AI時代,那些最能利用技術的人將成為最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