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游公司,一家專注于兒童卡牌市場的企業,近日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請,這是其自去年年初以來第二次嘗試沖擊港股IPO。卡游憑借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創始人李奇斌通過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有望實現驚人的年收入。
卡游的核心業務是銷售集換式卡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卡片,每張成本極低,卻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招股書顯示,卡游在2022年至2024年間,營收分別達到41.31億元、26.62億元和100.57億元。然而,這光鮮的營收數據背后,卻隱藏著較大的業績波動性。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35.56%,而2024年又激增278%,如同過山車般的業績表現。
卡游營收還高度依賴少數核心IP。在2022年至2024年間,五大IP主題產品收入分別占同期營收的98.4%、89.9%和86.1%。這意味著,一旦核心IP熱度下滑或未能成功拿到熱門IP,卡游的營收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卡游需要不斷擴張IP矩陣,以分散風險。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卡游的IP矩陣已從2023年末的37個增加至70個,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押中熱門IP的可能性。
在營收百億的同時,卡游的凈利潤卻出現了虧損。2022年至2024年,凈利潤分別為-2.96億元、4.50億元和-12.42億元。卡游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業務發展過快導致的優先股公允價值升高,以及股權激勵計劃產生的股份支付開支。其中,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被要求計入當期損益,導致金融負債大幅增加,直接造成凈利潤顯示虧損。截至2024年底,卡游的金融負債達到95.36億元。
卡游還面臨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央視曾曝光卡牌盲盒成為孩子們的“消費黑洞”,無序銷售讓孩子們沉迷其中,甚至不惜偷偷拿錢購買。高溢價的卡牌盲盒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誰該為這種高消費買單?盲盒經濟與賭博有些相似,利用人的不確定性和不甘心理產生正反饋機制,形成“上癮”循環。對于小孩子來說,這種心理反饋更為強烈,一些法律界人士認為拆卡游戲涉嫌賭博,需要加強監管。
2023年6月出臺的《盲盒經營行為規范指引》明確禁止向8歲以下兒童銷售盲盒,并要求向8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銷售盲盒時取得監護人同意,建立防沉迷機制。這一政策對卡游的商業模式產生了直接沖擊,2023年下半年銷售額大幅下滑46.6%。然而,一些終端銷售并不遵守規定,只要孩子交錢就銷售,卡游主要采用經銷商模式,也不對其負責,亂象并未得到根治。
卡游沖擊IPO面臨著資本市場的壓力和家長們的輿論壓力。一旦上市,資本市場對業績的要求可能會迫使卡游向產業鏈下游施加壓力,進一步加劇社會對其商業模式的擔憂。因此,卡游需要在上市前解決這些問題,以確保公眾對其沒有負擔。
卡游的股權結構也備受關注。創始人李奇斌通過LIqibin Holding Limited間接持股82%,其配偶齊燕持有1.5%股份,二者共掌握卡游83.5%股份,對公司有絕對話語權。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可能引發公司治理和透明度方面的問題。
盡管卡游在卡牌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其商業模式和股權結構等問題仍需解決。希望卡游能夠認真考慮這些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以確保其能夠順利上市并獲得公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