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奧博穆在上海車展上透露了一則令人意外的消息。據悉,在未來的兩到三年間,保時捷或將暫停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這一決定背后的原因,據奧博穆透露,是因為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并未達到預期,盡管公司之前在該領域有著積極的布局。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奧博穆詳細闡述了保時捷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現狀。他表示,盡管保時捷在全球市場上享有盛譽,但在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卻顯得“相對低迷”。盡管他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數據,但這一表述已經足以說明保時捷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市場涌現出了一批如小米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奧博穆并未將小米視為保時捷的直接競爭對手。他認為,盡管小米的電動汽車價格相對低廉,但在駕駛體驗和性能上,仍難以與保時捷相媲美。這一觀點無疑體現了保時捷對自家產品的自信和堅持。
事實上,保時捷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的表現也并不盡如人意。以Taycan為例,這款純電動中大型車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全球交付量僅為1.4萬輛,同比大幅下跌了50%。這一數據無疑為保時捷電動汽車的市場表現敲響了警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保時捷在全球市場,包括中國市場上面臨的銷售挑戰。
對于保時捷來說,暫停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面對市場的挑戰和銷量的低迷,保時捷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其在中國市場的電動汽車戰略。未來,保時捷將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