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剛剛落下帷幕,此次展會不僅見證了超百款新車的驚艷首發,還吸引了近千家企業的積極參與,規模空前盛大。隨著國內汽車市場持續升溫,一季度新車銷量高達747萬輛,同比增長11.2%,整個行業仿佛被一股強大的動力所推動。
然而,在這繁榮景象的背后,汽車行業的競爭依舊激烈。價格戰與配置戰此起彼伏,而“全民智駕”的新趨勢更是來勢洶洶。2025年,對于眾多主機廠而言,依然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少車企開始陷入降價與堆配置的路徑依賴之中,導致汽車逐漸變得像消費電子產品一樣頻繁換代。這種趨勢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壓力,也讓許多企業陷入了困境。然而,一汽-大眾卻在這場競爭中獨樹一幟,推出了終身質保服務。
一汽-大眾的終身質保服務,旨在為用戶提供貫穿車輛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體系。在指定時間內購買對應車型的用戶,不僅能享受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終身質保,還能獲得價值萬元的“保養增值計劃”。該計劃通過延長保養周期和提供優惠套餐,有效降低了用戶的保養成本。
一汽-大眾還創新性地提出了“越保養越保值”的理念。通過置換補貼機制,將用戶歷年的保養支出以現金形式返還,為車輛建立了動態價值賬戶。這一舉措在汽車后市場服務領域尚屬首次,為用戶提供了全新的價值體驗。
此次服務升級并非偶然,而是一汽-大眾系統性服務體系變革的一部分。從3月在旗艦SUV車型試點終身質保,到4月聯合中汽中心啟動新能源汽車安全計劃,一汽-大眾在不斷為燃油車型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同時,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建立了安全體系。這種在安全與服務領域的遞進式創新,展現了一汽-大眾對“長期主義”的深刻理解和踐行。
對于廣大車主而言,一汽-大眾的這一服務革新打破了傳統質保服務的時間壁壘。以購買探岳車型的用戶為例,在8年使用周期內,僅需自費進行有限次數的基礎保養,總支出大幅降低。通過置換時獲得的專項補貼,這部分支出還可以實現全額沖抵,配合保值率的提升,形成了“使用零成本、殘值有保障”的新型用車模式。
這種將售后服務與資產保值深度綁定的創新模式,正在重新定義用戶對汽車消費的價值認知。在車展發布會上,一汽-大眾與上汽大眾的高管共同闡述了雙終身質保政策的緣由與意義,展現了合資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新策略。
在國內汽車產業深陷價格戰與配置內卷的背景下,一汽-大眾的終身質保服務如同一股清流,將汽車行業拉回到了本質軌道。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需要生產廠商在漫長周期內提供持續的養護與維修服務。一汽-大眾以長期主義策略,在燃油車市場開辟出了價值競爭的新賽道。
一汽-大眾敢于推行終身質保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卓越的制造技術和對產品質量與供應鏈體系的把控能力。從更宏觀的視角看,終身質保服務是德系制造哲學與中國市場特性相結合的產物。它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的競爭維度,比拼的是誰能陪伴用戶走過更長的歲月,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
在上海車展上,一汽-大眾不僅展示了其品質基石,還彰顯了技術創新的突破。ID.AURA概念車的揭幕,展現了CMP平臺與CEA架構的技術內核,預示著產業變革的加速度。掌舵者陳彬的務實作風和“油電混共進”戰略的高效推進,為一汽-大眾的未來注入了強大動力。在這場以智能電動化為核心的變革中,一汽-大眾正以品質與技術并重,重塑合資品牌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