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出口市場面臨的復雜與嚴峻挑戰下,山東的企業正以創新為驅動,探索新的出路。定制化服務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力量。
在青島市即墨區,一家服裝個性化智能定制企業引人注目。走進企業,一塊高科技的智能屏幕映入眼簾。顧客只需站在設備前,短短7秒內,便能完成人體19個部位、22項尺寸數據的采集。這一高效的過程,顛覆了傳統服裝制造業中老裁縫手工打版的模式。
外貿企業負責人劉阿娜介紹,以往,一個經驗豐富的裁縫一天最多只能完成兩套服裝的制版工作。而現在,借助智能量體設備和AI定制“數據大腦”,企業已經實現了“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起訂”的個性化定制模式,并且能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交付。
這家外貿企業的業務已經覆蓋了加拿大、俄羅斯、南非、中東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成為了其開拓國際市場的利器。
同樣,在山東榮成,一家房車企業也在定制化服務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他們不僅憑借拖掛式越野房車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還瞄準了海外市場的“私人定制”需求,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工人們正在對即將發往海外的拖掛式房車進行最后的組裝與測試。
為了支持這些企業更好地拓寬海外市場,榮成海關推出了多項便利化措施。榮成海關企業管理科的陸春宇介紹,榮成擁有14家房車整車生產企業,房車出口量占全國七成。針對房車體積大、配件多的特點,海關提供了“預約查驗”、“快速驗放”等服務,大大壓縮了通關時間。
在山東的家電制造領域,定制化服務同樣成為了一種趨勢。企業們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從規模化制造向規模化定制轉型。在一家空調生產企業的數字中心里,工作人員可以通過系統算法,根據客戶訂單的定制信息,結合生產線運行情況等進行排產,并實時展現排產信息。
這家外貿企業的產品已經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對空調的需求,工廠采用了“先下單后生產”的模式,將用戶訂單和生產環節直接掛鉤。個性化定制、規模化定制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研發與投入。該企業已獲得近4000項發明專利,并在過去五年內累計投入2.91億元對產線及產品檢測能力進行升級改造,大幅提升了年生產能力。
外貿企業生產負責人胡顯俊表示,通過大數據、高端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他們優化了整個生產鏈,使產品的設計周期縮短了49%,訂單的交付時間縮短了19%,設備的故障率降低了28%。海關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支持也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