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個名為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協議)的新標準正迅速成為行業內的交互基石。這一轉變,不過短短數月間便已成型。
回溯至4月25日,百度AI開發者大會Create2025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一席發言震撼了全場。他不僅推出了文心大模型4.5 Turbo與深度思考模型X1 Turbo兩大重量級產品,還揭曉了多款創新的AI應用,并鄭重宣布百度將全力支持開發者擁抱MCP這一新興標準。
MCP,這一由Anthropic于2024年11月推出的開放標準,旨在通過構建大模型與數據源之間的安全雙向鏈接,解決工具實現風格不一、跨模型共享困難等問題。如今,從國際巨頭如OpenAI、Google、微軟、亞馬遜,到國內大廠包括百度、阿里、騰訊,均已加入MCP的行列,眾多大模型生態鏈廠商也紛紛跟進,發布各自的MCP服務??梢哉f,MCP已成為AI領域類似HTTP的通用語言。
在此次大會上,百度智能云更是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企業級MCP服務。首批上線的MCP Servers已超過1000個,供企業及開發者自由選擇。更令人振奮的是,開發者可以在百度千帆平臺上開發自己的MCP Server,并發布至MCP廣場,享受免費托管服務。百度搜索還將對這些MCP Server進行索引,使其能被更多開發者發現并引用。
盡管各大廠商都在積極擁抱MCP,但它們的戰略思路卻各有千秋。百度智能云選擇了企業級路線,同時積極吸納開發者參與,先通過豐富MCP廣場的數量來壯大生態,再結合百度搜索等獨特資源給予流量扶持。
MCP的誕生并非偶然。在此之前,大模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類似聊天機器人的場景,而在更廣闊的企業級領域,大模型的落地則依賴于開發者的定制化開發。雖然百度智能云等工具鏈簡化了部分開發工作,但總體上,大模型應用仍是一項繁瑣而艱巨的任務。2025年被視為AI Agent的元年,大模型不僅要具備思考能力,還要能自主規劃和執行任務。而MCP的價值就在于將大模型與工具的交互標準化,從而大大降低了應用開發的復雜程度。
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百度智能云事業群總裁沈抖指出:“大模型的應用,往往不是簡單地調用一下大模型那么簡單。而是需要對接各種組件、工具,進行精細的編排。很多時候,為了進一步提升效果,還需要對模型進行調整,定制專業模型。”他還補充道:“特別是搭建企業級業務時,還需考慮計算性能、穩定性、擴展性和安全性。因此,一個應用的落地,本質上是一個‘系統’的構建過程?!?/p>
企業級應用的要求往往高于消費級應用,容錯度更低。一位大模型行業的專家表示,2024年分析各行業項目后發現,90%的時間都花在了應用開發上,因為模型是標準化的,而應用卻是千變萬化的。然而,這些工作也有共性,總結起來主要包括補充專業知識、編排業務流程、擴展智能工具、集成企業系統四個方面。如果將這些共性沉淀下來,封裝成平臺,實現開箱即用,那么將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
MCP的出現,正好契合了行業對大模型應用落地的期待。百度智能云的系統級能力涵蓋了算力層、模型開發層和應用開發層。在算力層方面,本次大會公布了擁有三萬張自研昆侖芯的集群以及升級的百舸GPU算力平臺;在模型開發層方面,千帆平臺上擁有超過100個模型,包括百度自研的文心4.5 Turbo、文心X1 Turbo等以及第三方模型如DeepSeek、Ilama、Vidu等;在應用開發層方面,百度智能云提供了千帆企業級Agent和MCP服務,讓Agent具備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并支持深度思考模型、多模態模型的定制與精調。
以污水寶為例,基于千帆Agentic RAG能力,Agent可以結合企業自己的私域數據和企業知識庫,根據對任務的理解制定檢索策略,從而大幅降低模型幻覺。同時,智能體Pro還支持Deep Research深度研究模式,能讓Agent自主完成復雜任務的步驟規劃、信息篩選和整理,像人一樣操控電腦瀏覽網頁進行探索式知識收集,或使用多種工具繪制圖標、撰寫報告。
MCP的出現,幫助開發者和企業在開發Agent時更好地利用行業數據和工具,填補了企業級Agent的空白。開發者擁抱MCP有兩種途徑:一是將自己的資源、數據、能力以MCP的形式開放出來供更多AI應用使用;二是在開發AI應用時充分利用已有的MCP Server資源,以減少開發量并提升能力。
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平臺是首個支持MCP的大模型平臺。在MCP之前,大模型及各種工具散落各地、規范不一、互不相通。而MCP之后,大模型的工具將實現互聯互通,生態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
MCP或大模型的競爭,本質上是平臺和生態的競爭。在新技術爆發的初期,各種技術范式尚未成熟,往往需要端到端的優化才能實現較好的性能。這也是當前大模型應用落地依賴巨頭廠商的原因。對于巨頭廠商而言,比拼的不是長板而是綜合能力,要在沒有短板的基礎上建好自己的平臺能力并營造一個繁榮的生態,以吸引更多廠商加入自己的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