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春耕的熱潮中,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正成為農業生產的新引擎。從遼寧盤錦到山西臨汾,智能化育苗與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還極大改善了作物的品質。
在湖南新田縣,通過挖掘丘陵旱地等潛在耕地資源,當地因地制宜推廣特色大豆種植,這一舉措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還為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而在吉林梨樹縣,智慧農業系統的引入,使得作物生長可以遠程監測,農產品精深加工得以推動,進一步促進了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三產融合發展。
面對旱情等不利因素,陜西等地的農業、水利、電力等部門迅速行動,采取精準灌溉、優化施肥等科學措施,確保了春耕工作的順利進行。科技的力量,正在引領農業向更加現代化、高效化的方向邁進。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農業機械相關企業數量已超過249.8萬家,其中2025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就達到了約15.8萬家。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農業機械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并在2024年達到了歷史高峰。
從地域分布來看,山東省以超過25.8萬家的農業機械相關企業數量高居榜首,占全國總數的10.34%。緊隨其后的是安徽省、河南省、吉林省和河北省,分別擁有16.6萬余家、14.6萬余家、13.5萬余家和12.8萬余家相關企業。這些地區農業機械企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天眼查數據還顯示,涉及司法案件的農業機械相關企業約占總數的2.42%。這一數據提醒我們,在農業機械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行業監管,確保企業的合法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