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的步伐,全國各地工業領域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爭先恐后地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在重慶,賽力斯智慧工廠內,超過5000臺機器人協同作業,實現了多車型的高效柔性生產,一季度汽車銷量同比激增超過三倍。而在浙江,晶科能源光伏生產基地每日下線光伏組件數量超過16萬片,預計一季度出貨量將躍居全球首位,彰顯了中國工業經濟的強勁動能。
賽力斯智慧工廠繁忙的生產車間,正是中國工業經濟“起步即沖刺”的真實寫照。今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增速較去年四季度加快了0.8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分別以9.7%和10.9%的增速領跑,成為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工業領域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6.3%,一批新項目加速落地,多個工業大省增速超過8%,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裝備制造業領域,隨著“兩新”政策的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等行業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分公司的生產線升級后,平均每3分鐘就能下線一臺車,自投產以來已生產和銷售車輛超過7萬臺,實現營收近38億元。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6%和20%,顯示出智能制造領域的蓬勃生機。
電子信息領域同樣復蘇勢頭強勁。一季度,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同比增長9.6%,電視機出貨總量同比增長4.7%,5G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7.6%,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占比高達85%。消費電子產品正向場景化、生態化發展,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產品逐步成為家庭AI中樞,企業正從“賣硬件”向“賣場景”轉變。
工業大省在工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山東作為全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省份之一,持續深化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在新舊動能轉換上作出示范。河南則圍繞龍頭企業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吸引多個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地。一季度,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工業大省增速超過8%,湖北、河南等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實現兩位數增幅。
大連作為工業大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其中鐵路船舶行業增長51.4%。恒力重工未來工廠的建設速度創造了驚人紀錄,從荒地到建成投產僅用5個月時間,成為世界一流船舶生產基地。大連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石化、船舶等優勢產業提質升級。
在創新驅動方面,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高技術制造業PMI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顯示出創新動力的增強。無人機、X熒光光譜儀、AI智能體等標志性產品取得突破,技術交易市場活躍,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南京浦口高新區通過“建圈強鏈”系統“組合拳”,推動低空經濟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為行業龍頭項目落地提供專業載體。
在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的過程中,制造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華熙生物中試成果轉化平臺的“柔性生產線”滿足不同項目的中試需求,通過“智慧大腦”實現實時監測分析。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將訓練場“嵌入”工廠,驗證工藝精度。我國已建成數萬家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和生產效率均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