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蓬勃發展,安全問題日益凸顯,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近年來,盡管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迅猛增長,但頻發的起火事件卻給這一行業的快速發展蒙上了陰影。面對公眾的擔憂,行業內部終于開始采取行動,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戴上“緊箍咒”。
廣汽集團在這一背景下,于新國標發布后的第九天,即4月12日,在廣汽科技日發布會上隆重推出了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其中的彈匣電池技術升級成為了最大亮點。該技術不僅在電芯、電池包、整車等多個層面實現了全電池系統性安全的新突破,更展現了廣汽在新能源汽車安全領域的深厚底蘊和領先實力。
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廣汽此舉無疑為消費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在動力電池安全領域,廣汽的彈匣電池技術開創了系統性安全技術的先河,正如建筑抗震設計般,實現了從電芯到整車架構的全局防護。
回顧歷史,彈匣電池自2021年3月10日正式發布以來,便以超高耐熱穩定、超強隔熱、急速降溫和全時管控等四大優勢,展現了其在動力電池安全性方面的系統性技術實力。而到了2023年3月30日,彈匣電池2.0更是以槍擊試驗的成功,再次刷新了行業安全標準。
彈匣電池2.0之所以如此硬核,得益于其超穩電極界面、納米陶瓷材料、復合集流體材料以及耐氧化阻燃劑的加入。同時,廣汽與中國航天的合作,開發了擁有隔熱和相變吸熱雙重功能的阻熱相變材料,并在電芯的頂部和底部布置了雙層冷卻系統,為每一塊電芯配備了滅火系統,從而實現了三只電芯失控不蔓延,首個電池系統槍擊不起火,隔熱性能提升40%的卓越表現。
當行業還在探索如何“治療”電池熱失控時,彈匣電池技術已經進化到了“預防-控制-阻斷”的全周期安全防護階段。這一技術的突破,或許正是動力電池安全進化的終極答案。
廣汽彈匣電池通過三級安全免疫體系的系統性構建,實現了從微觀電芯到整車架構的全域安全躍遷。其中,高本征安全電芯設計能做到電芯5針穿刺不起火、超180°扭轉不起火不冒煙,從材料源頭避免了電芯故障。而智慧共生防護體系則重新定義了電池系統安全標準,包括雙面速冷架構、防護艙的“蜂巢思維”以及彈匣云系統的“先知”能力等創新技術。
在整車安全維度,廣汽彈匣電池更是將整車安全從“機械防護”提升到了“系統免疫”的新高度。通過讓電池包成為車身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廣汽實現了整車集成的創新,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極致的電池安全為何只有少數車企能做到?這背后是深厚的技術積淀和持續的技術創新。廣汽作為全球極少數具備電池全棧自研能力的企業,通過因湃電池工廠在電化學、材料科學、系統工程等維度構建了完整的技術護城河。搭載超100萬輛、安全行駛超480億公里、0起火0自燃的卓越表現,正是廣汽始終堅持拔高安全底線的最好證明。
在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安全將成為淘汰賽的關鍵指標。廣汽彈匣電池的“三重結界”,無疑為行業樹立了新的安全范式,引領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向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