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電池正悄然崛起,成為新能源領域的一匹黑馬。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電池技術的持續創新是推動其前行的關鍵動力。除了主流的鋰電池技術,鈉離子電池等新興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步展現出重塑行業格局的潛力。
近期,中科海鈉宣布全球首發鈉離子電池商用車解決方案,這一舉措標志著鈉離子電池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重要一步。該方案針對不同運輸場景的需求,推出了海星K150、海星K210、海星K280和海星K350四款產品,前兩款專為短倒運輸設計,后兩款則針對物流運輸領域。這些產品的電芯能量密度突破165Wh/kg,支持20-25分鐘內的快速充電,且快充模式下循環壽命超過8000次,剩余電量測算精度高達2%以內,整包快充溫升控制在10℃以內。結合寬溫域穩定放電的性能,這些產品為商用車提供了全天候的可靠支持。
為何企業會將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瞄準商用車領域?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指出,商用車對電池的成本、安全性和穩定性要求較高,而鈉離子電池在這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因此,商用車市場被視為鈉離子電池的突破口,其市場前景和量產預期均較為樂觀。
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電池企業巨頭也在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技術。寧德時代自2021年發布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以來,一直致力于釋放其潛力。近期,寧德時代透露第二代鈉離子電池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性能指標已接近主流的磷酸鐵鋰電池,且規模化應用后將更具成本優勢。比亞迪則在年報中披露,其鈉電池研發項目已實現了200Ah的電芯容量和超過10000次的循環性能,且安全性、功率性和高低溫性能均優于鋰電池,目前已達成MWh級儲能系統的落地。
鈉離子電池的崛起,不僅為新能源產業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鋰電池行業帶來了新的競爭格局。隨著鋰電池進入太瓦時時代,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價格內卷和經營挑戰等問題日益凸顯。碳酸鋰價格的劇烈波動也給產業鏈帶來了震蕩。然而,鈉離子電池憑借其高性價比和突破資源瓶頸的潛力,備受業界期待。鈉離子電池不含鋰、鈷等動力電池所必需的元素,且鈉的地殼豐度遠高于鋰,因此可有效應對鋰資源短缺的風險。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主任胡勇勝表示,鈉離子電池一旦規模化量產,將對鋰電產業的發展起到平衡作用,有助于穩定鋰電價格。鈉離子電池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顯著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鋰電池的安全性問題逐漸凸顯。而鈉離子電池的快充且長壽命的特性,使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明確優勢。
在車用發展歷程中,鈉離子電池經歷了從研發到產品應用的穩扎穩打過程。寧德時代、孚能科技等企業已與多家車企合作,推出了搭載鈉離子電池的車型。例如,寧德時代與奇瑞合作推出的車型搭載了鈉離子電池,孚能科技與江鈴新能源合作推出的首款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也已正式下線。江淮釔為等車企也在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技術。
目前,鈉離子電池正處于產業突破的前夕,市場爆發點即將到來。比亞迪等企業正致力于超長壽命、超級安全、極低成本的新化學體系開發,為鈉電的規模化奠定堅實基礎。寧德時代更是表示,第二代鈉離子電池技術突破有望為新能源行業帶來新的競爭變量。預計該電池將于2025年推向市場,具備在極端嚴寒環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產業鏈方面,鈉離子電池的制造工藝與鋰離子電池生產設備、工藝兼容,產線可快速切換,便于產能快速布局。多家企業已在四川等地投資建設鈉離子電池項目,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鈉離子電池的應用場景也在逐步拓展,不僅在商用車和儲能領域大放異彩,還在兩輪車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
總之,鈉離子電池憑借資源豐富、成本低、安全性高等優勢,正加速融入新能源產業鏈,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新的技術路徑。隨著技術突破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鈉離子電池有望與鋰離子電池共同構建“雙輪驅動、優勢互補”的新能源產業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