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智能駕駛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余凱,一位深耕智能駕駛技術的行業領袖,近日分享了他對這一領域的獨到見解。
余凱強調,技術的核心在于軟硬件的深度結合。他提到,無論是PC時代的微軟與Intel,還是移動時代的高通與ARM生態,都展現了軟硬件協同優化的重要性。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這一趨勢依舊未變,英偉達等企業的成功便是明證。基于此,地平線公司秉持“軟硬結合”的技術信仰,致力于成為“芯片+軟件”系統級的智能駕駛技術公司。
在余凱看來,單純的智能駕駛芯片市場并不存在。地平線不僅精通芯片設計,更在軟件算法方面有著深厚積累,同時深諳車規級質量安全標準。這種跨領域的綜合能力,使地平線在智能駕駛領域獨樹一幟。
關于智能駕駛的品牌差異,余凱持有不同觀點。他認為,智能駕駛如同智能手機的基帶功能,是智能汽車的基礎配置,其核心在于安全、舒適與便捷,本質上不具備差異化屬性。他舉例說,無論是誰,對智能駕駛的要求都是一致的,它雖重要,卻不具備情緒價值,無法形成品牌特色。
余凱還警告了“技術平權的陷阱”。他指出,隨著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的快速迭代,之前的技術領先者很快就會被追上,技術優勢難以持久。因此,整車企業在底層技術上很難建立長期的品牌差異。
面對這一挑戰,余凱分享了地平線如何構建差異化優勢的思考。他認為,單靠算法難以形成商業護城河,因此地平線從算法拓展到芯片,再深入到車規級標準,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在談到好的智能駕駛功能時,余凱表示,它應該既具備類人體驗,又讓用戶充分信任,同時在安全性上遠超人類。他提出,信任建立在功能與能力的基礎之上,需要通過安心度、專業度、親密度等指標來衡量,同時避免夸大宣傳,實事求是。
針對當前智能駕駛功能宣傳中的夸大問題,余凱指出,高級別的智能駕駛(如L3、L4、L5)應建立在足夠好的L2全場景輔助駕駛基礎之上。他批評了部分車企對L3功能實現環境的模糊定義,認為這種定義反人類,難以被用戶真正接受。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余凱提出了一個方案:L3應是一個清晰有限ODD邊界的L4能力,加上L2全場景輔助駕駛。這樣既能確保安全,又能提升用戶體驗。